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MBR技术 | 第9-10页 |
1.2 MBR膜污染与控制 | 第10-13页 |
1.2.1 MBR膜污染 | 第10-11页 |
1.2.2 化学清洗对膜污染控制 | 第11-13页 |
1.3 NaClO在线清洗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NaClO在线清洗机理及其对微生物代谢行为影响 | 第13-14页 |
1.3.2 胞外组分空间分布对MBR生物膜污染影响机制 | 第14-15页 |
1.3.3 胞外组分空间分布对生物絮凝影响 | 第15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17-18页 |
2.2 膜清洗实验 | 第18-19页 |
2.3 NaClO冲击实验 | 第19页 |
2.4 批式过滤实验 | 第19页 |
2.5 膜清洗效率及阻力分布实验 | 第19-20页 |
2.6 EPS提取及分析 | 第20-21页 |
2.7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21-22页 |
2.8 接触角和zeta电位测定 | 第22页 |
2.9 PSD和 MFI测定 | 第22-23页 |
2.10 XDLVO理论 | 第23-26页 |
第3章 在线清洗条件下NaClO和膜上污染物的归趋 | 第26-36页 |
3.1 离线清洗下MBR运行效能 | 第26-28页 |
3.2 NaClO释放规律 | 第28页 |
3.3 NaClO冲击后污泥表面特性变化 | 第28-30页 |
3.4 脱落污染物的组成及归趋 | 第30-32页 |
3.5 重构污泥的特性分析 | 第32-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NaClO引发最初膜污染快速形成分析 | 第36-42页 |
4.1 不同工况下TMP变化 | 第36-38页 |
4.2 EPS组成及污泥可滤性变化 | 第38-39页 |
4.3 絮体表面热力学特性变化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在线清洗条件下MBR运行效能分析 | 第42-49页 |
5.1 在线清洗条件下污染物去除率及膜污染的变化 | 第42-44页 |
5.2 在线清洗条件下EPS组成及污泥可滤性变化 | 第44-45页 |
5.3 在线清洗条件下絮体表面热力学特性变化 | 第45-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