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高功率掺铥光纤激光器及其在共振泵浦激光技术中的应用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8页
   ·光纤激光器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15-17页
   ·掺Tm 光纤激光器的发展和应用第17-19页
   ·双包层光纤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第19-22页
     ·双包层光纤的结构第19-20页
     ·纤芯的直径和数值孔径第20-21页
     ·内包层直径和数值孔径第21页
     ·内包层的形状对光纤吸收效率的影响第21-2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2-25页
 参考文献第25-28页
第二章 Tm~(3+)离子的能级结构及光谱特性第28-36页
   ·Tm~(3+)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第28-29页
     ·交叉弛豫过程第28页
     ·能量转移上转换第28-29页
     ·激发态吸收第29页
   ·Tm~(3+)离子的能级结构及主要泵浦方式介绍第29-34页
     ·~~3F_4 能态第30页
     ·~~3H_5 能态第30-31页
     ·~3H_4 能态第31页
     ·~3F_2 和~3F_3 能态第31-32页
     ·1G4 能态第32页
     ·产生2μm 激光的几种主要的泵浦方式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第三章 增益开关掺铥光纤激光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第36-49页
   ·引言第36-38页
     ·增益开关技术简介第36-37页
     ·增益开关激光技术发展现状第37页
     ·本章主要工作第37-38页
   ·增益开关掺Tm 光纤激光理论模型第38-39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9-45页
   ·增益开关掺Tm 光纤激光的实验研究第45-46页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第四章 自由运转高功率连续波掺Tm 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第49-64页
   ·引言第49-50页
   ·实验装置介绍第50-54页
     ·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源第50-51页
     ·掺Tm 石英光纤第51-52页
     ·柱透镜及泵浦光聚焦透镜第52-53页
     ·45°切光分束镜及分色镜第53页
     ·激光准直透镜第53-54页
   ·掺杂浓度对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第54-56页
     ·不同掺杂浓度光纤的输出特性比较第54-56页
     ·掺Tm 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光谱特性第56页
   ·光纤激光器单端与双端输出的实验结果比较第56-61页
     ·单端输出的实验装置图第56-57页
     ·输出功率水平比较第57-58页
     ·输出光谱比较第58-59页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若干问题讨论第59-61页
   ·小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第五章 窄线宽可调谐高功率掺Tm 光纤激光器第64-86页
   ·用体布拉格光栅实现掺Tm 光纤激光器窄线宽可调谐运转第64-76页
     ·引言第64-65页
     ·体布拉格光栅(VBG)第65-68页
     ·实验装置第68-69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9-74页
     ·实现更高功率运转的可行性讨论第74-76页
     ·结论第76页
   ·双VBG 窄化掺Tm 光纤激光器线宽的实验研究第76-81页
     ·引言第76-77页
     ·实验装置第77-78页
     ·双VBG 窄化激光线宽的原理第78-7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9-81页
     ·结论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六章 双波长连续可调谐掺Tm 光纤激光器第86-97页
   ·引言第86-87页
     ·双波长激光器的应用第86-87页
     ·产生双波长输出的方法第87页
     ·本章工作第87页
   ·实验装置及双波长输出的实现方法第87-89页
     ·实验装置图及光学元件参数介绍第87-88页
     ·双波长输出的实现方法第88-89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9-94页
     ·双波长输出的最高功率水平及斜效率分析第89-90页
     ·双波长可调谐输出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0-92页
     ·讨论第92-94页
   ·结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第七章 掺Tm 光纤激光器的应用-共振泵浦技术研究第97-105页
   ·引言第97-98页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第98-102页
     ·实验装置图与激光工作物质介绍第98-99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9-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功率微波多路耦合输出的研究
下一篇:多处理器SoC应用映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