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Sn和In对Al-Mg-Si合金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24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第9-11页
    1.3 6000 系铝合金车身板的成分第11-15页
        1.3.1 Mg和Si第13页
        1.3.2 Cu第13-14页
        1.3.3 Fe第14页
        1.3.4 Mn和Cr第14页
        1.3.5 Ge和Ag第14页
        1.3.6 Sn和In第14-15页
    1.4 6000 系铝合金中的织构第15-17页
    1.5 6000 系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第17-20页
        1.5.1 6000 系铝合金的时效析出第17-19页
        1.5.2 6000 系铝合金的时效强化机制第19-20页
    1.6 Al-Mg-Si合金的自然时效过程及抑制方法第20-22页
        1.6.1 Al-Mg-Si合金的自然时效过程第20-21页
        1.6.2 Al-Mg-Si合金的自然时效抑制方法第21-22页
    1.7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2-24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4-29页
    2.1 实验材料第24页
    2.2 实验研究方案第24-26页
        2.2.1 实验流程第25页
        2.2.2 热处理工艺第25-26页
    2.3 实验方法与设备第26-29页
        2.3.1 硬度测试第26-27页
        2.3.2 电导率(EC)测量第27页
        2.3.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7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7页
        2.3.5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第27-28页
        2.3.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8-29页
3 Sn、In对自然时效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29-41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冷轧态和固溶态板材微观组织第29-31页
    3.3 固溶处理后Sn、In元素分布第31-33页
    3.4 固溶处理后合金中的织构第33-36页
    3.5 自然时效硬度与电导率变化曲线第36-37页
    3.6 分析讨论第37-39页
    3.7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Sn、In对直接人工时效析出动力学和性能的影响第41-46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合金析出动力学的DSC分析第41-42页
    4.3 人工时效硬度变化曲线第42-43页
    4.4 分析讨论第43-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5 Sn、In对自然时效后人工时效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46-56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自然时效对合金人工时效析出动力学的影响第46-47页
    5.3 自然时效对合金人工时效的影响第47-50页
        5.3.1 自然时效后合金的人工时效硬度变化曲线第47-48页
        5.3.2 峰值时效时析出相的TEM表征第48-50页
    5.4 温度对合金人工时效的影响第50-52页
        5.4.1 180 ℃和200℃人工时效硬度变化曲线第50-51页
        5.4.2 200 ℃峰值时效时析出相的TEM表征第51-52页
    5.5 分析讨论第52-55页
    5.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6 结论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第64页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行为疗法介入贫困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研究--以河南省云阳镇“儿童希望之家”S个案为例
下一篇:理性情绪疗法介入失独者心理疏导研究--以江岸区新村街Z个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