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枣去核机的设计与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红枣去核机的结构设计 | 第19-24页 |
2.1 去核机的整机结构设计 | 第19-21页 |
2.1.1 去核机的设计要求 | 第19页 |
2.1.2 去核机的组成 | 第19-20页 |
2.1.3 去核机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1.4 红枣去核机的生产效率 | 第21页 |
2.2 去核机传动系统结构设计 | 第21-23页 |
2.2.1 传动系统的总功率 | 第21-23页 |
2.2.2 电机与减速器选择 | 第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去核机的关键传动部件设计 | 第24-43页 |
3.1 同步带传动 | 第24-27页 |
3.1.1 同步带传动概述 | 第24页 |
3.1.2 同步带传动的设计 | 第24-27页 |
3.2 槽轮机构 | 第27-30页 |
3.2.1 槽轮机构概述 | 第27-28页 |
3.2.2 槽轮机构参数设计 | 第28-30页 |
3.3 链轮与链条的选择 | 第30-33页 |
3.3.1 链传动概述 | 第30-31页 |
3.3.2 滚子链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3 链轮的设计 | 第32-33页 |
3.4 传动系统主轴的设计与受力分析 | 第33-34页 |
3.4.1 主轴设计 | 第33页 |
3.4.2 主轴受力分析 | 第33-34页 |
3.5 传动系统主轴的设计与受力分析 | 第34-42页 |
3.5.1 ANSYSWorkbench简介 | 第34页 |
3.5.2 静力学分析 | 第34-38页 |
3.5.3 模态分析 | 第38-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去核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 第43-52页 |
4.1 去核机构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4.1.1 去核机构的组成 | 第43页 |
4.1.2 去核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4.2 去核机构设计 | 第44-46页 |
4.2.1 冲头的基本尺寸 | 第44页 |
4.2.2 去核机构中的凸轮 | 第44-46页 |
4.3 去核机构模型创建 | 第46-49页 |
4.3.1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 第46页 |
4.3.2 样机模型创建 | 第46-49页 |
4.4 去核机构的虚拟仿真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料斗处振动装置的设计与仿真 | 第52-61页 |
5.1 概述 | 第52页 |
5.2 料斗及其振动装置 | 第52-54页 |
5.2.1 料斗及其振动装置的结构和原理 | 第52-53页 |
5.2.2 颗粒垂直落到水平振动筛面的透筛概率 | 第53-54页 |
5.3 料斗与振动筛的虚拟仿真分析 | 第54-60页 |
5.3.1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5.3.2 振动筛筛面与单颗红枣接触模型的创建 | 第55-57页 |
5.3.3 虚拟仿真设置 | 第57-58页 |
5.3.4 振动装置中的振幅仿真分析 | 第58-59页 |
5.3.5 单颗红枣的透筛仿真分析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去核机构与料斗振动机构实验 | 第61-65页 |
6.1 去核机构实验 | 第61-62页 |
6.1.1 实验目的 | 第61页 |
6.1.2 实验步骤 | 第61页 |
6.1.3 实验结果 | 第61-62页 |
6.2 料斗振动机构实验 | 第62-64页 |
6.2.1 实验目的 | 第62-63页 |
6.2.2 实验步骤 | 第63-64页 |
6.2.3 实验结果 | 第6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个人简介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其他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