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吸式挖泥船泥泵管线系统匹配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挖泥船泥泵管线系统工况优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泥浆管道输送机理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工况点优化研究 | 第14-16页 |
1.3 挖泥船泥泵管线系统工况优化自动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管线水力输送泥浆特性研究 | 第19-35页 |
2.1 泥浆物理特性 | 第19-24页 |
2.1.1 容重 | 第19-20页 |
2.1.2 浓度 | 第20页 |
2.1.3 粘度 | 第20-21页 |
2.1.4 泥沙粒径与颗粒分布 | 第21-22页 |
2.1.5 固体颗粒沉降 | 第22-24页 |
2.2 泥浆阻力损失 | 第24-30页 |
2.2.1 两相流阻力特性 | 第24-25页 |
2.2.2 阻力损失计算模型 | 第25-30页 |
2.3 泥浆临界流速 | 第30-34页 |
2.3.1 临界流速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2.3.2 临界流速计算模型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泥泵管线系统匹配模型 | 第35-45页 |
3.1 泥泵工况点的计算 | 第35-38页 |
3.1.1 工况点的确定 | 第35-36页 |
3.1.2 泥泵扬程 | 第36-37页 |
3.1.3 管线扬程损耗 | 第37-38页 |
3.2 优化目标与限制条件 | 第38-41页 |
3.2.1 泥泵管线系统优化目标 | 第38-39页 |
3.2.2 泥泵管线系统工况限制条件 | 第39-41页 |
3.3 工况点优化分析 | 第41-44页 |
3.3.1 调节泥浆流速 | 第41-42页 |
3.3.2 调节泥浆浓度 | 第42-43页 |
3.3.3 调节泥泵转速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泥泵管线系统工况点优化方案 | 第45-55页 |
4.1 传统工况点优化方案 | 第45-46页 |
4.2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工况点优化方案 | 第46-51页 |
4.2.1 差分进化算法简介 | 第47-48页 |
4.2.2 差分进化算法在工况点优化中的应用 | 第48-50页 |
4.2.3 差分进化算法改进方案 | 第50-51页 |
4.3 工况点优化方案对比 | 第51-54页 |
4.3.1 泥泵管线系统传统优化方案 | 第51-52页 |
4.3.2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泥泵管线系统优化 | 第52-54页 |
4.3.3 计算方案的分析与确定 | 第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软件设计与应用 | 第55-68页 |
5.1 开发环境选择及系统模块设计 | 第55-57页 |
5.2 挖泥船泥泵管线系统匹配特性软件介绍 | 第57-62页 |
5.3 计算模型选择 | 第62-65页 |
5.3.1 绞吸式挖泥船“长狮X” | 第63-64页 |
5.3.2 阻力损失公式的选取 | 第64页 |
5.3.3 临界流速公式的选取 | 第64-65页 |
5.4 实船应用和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8-6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