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

移动荷载作用下超长线状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4页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4-28页
2 基于加速度频响函数的超长线状结构模型修正方法第28-50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加速度频响函数第28-30页
    2.3 基于加速度频响函数的超长线状结构模型修正原理第30-34页
    2.4 超长线状结构缩尺试验模型第34-41页
    2.5 超长线状结构缩尺试验有限元模型第41-44页
    2.6 超长线状结构试验模型修正与结果分析第44-48页
    2.7 原模型与修正模型对比第48-49页
    2.8 本章小结第49-50页
3 移动荷载作用下超长线状结构损伤定位第50-71页
    3.1 引言第50页
    3.2 连续小波变换第50-55页
    3.3 基于改进小波残余力向量的超长线状结构损伤识别因子第55-57页
    3.4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第57-66页
    3.5 试验验证第66-70页
    3.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4 不同移动荷载对超长线状超长线状结构损伤的影响第71-83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移动荷载大小对超长线状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第71-76页
    4.3 变速移动荷载作用下超长线状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第76-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5 移动荷载作用下超长线状结构损伤定量第83-93页
    5.1 引言第83页
    5.2 信号奇异性分析第83-85页
    5.3 基于改进小波残余力和Lipschitz指数的超长线状结构损伤识别第85-86页
    5.4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第86-89页
    5.5 试验验证第89-92页
    5.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6 基于互信息的超长线状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第93-109页
    6.1 引言第93页
    6.2 基于互信息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第93-98页
    6.3 改进的超长线状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第98-99页
    6.4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第99-108页
    6.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9-112页
    7.1 结论第109-110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10-111页
    7.3 展望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31页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31-133页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3-134页
附录3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荣誉奖励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Y供电公司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1950-2009年动物源沙门菌的分型、耐药性及致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