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论异时履行双务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10-17页
    第一节 问题的产生第10-12页
        一、现行立法规定第10-11页
        二、立法条文产生的争议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2-15页
        一、大陆法系国家与地区第12-14页
        二、中国大陆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第15-17页
        一、研究思路第15页
        二、文章结构第15-17页
第一章 履行抗辩权制度理论现状及其分立模式产生的问题第17-27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双务合同的牵连性理论第17-20页
        一、履行抗辩权的产生:双务合同履行上的牵连性第17-19页
        二、履行抗辩权的制度构造:抗辩权说的采用第19-20页
    第二节 对合同不履行抗辩的制度构建第20-23页
        一、先行给付义务的实质意义第20-21页
        二、异时履行向“同时履行”关系转化的规范依据第21-23页
    第三节 《合同法》第66、67条的政策性考量第23-27页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分立的立法模式第23-25页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立法模式之批判第25-27页
第二章 异时履行双务合同中存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合理性第27-37页
    第一节 “履行顺序”包括履行期“届至”与“届满”第27-28页
        一、规范中有关“履行顺序”的表述存在问题第27页
        二、履行期日之“届至”与履行期间之“届满”第27-28页
    第二节 “履行顺序”重在债务履行期之“届满”而非“届至”第28-34页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规范效力第28-32页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规范效力实现的构成要件:履行期限届满第32-34页
    第三节 同时履行抗辩权在“异时履行”双务合同中的适用第34-37页
        一、“异时履行”双务合同中当事人履行期届满的合同关系第34-35页
        二、双方债务均已届期情形下的履行抗辩权之反驳第35页
        三、双方债务均已届期且后履行方陷入受领迟延情形下的履行抗辩权第35-37页
第三章 异时履行向“同时履行”关系转化的条件:债权人迟延第37-48页
    第一节 债权人陷入受领迟延须承担不利法律后果第37-41页
        一、现行法文本中的受领迟延相关制度第37-38页
        二、受领是一种负担第38-41页
    第二节 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中的债权人迟延第41-44页
        一、牵连性理论下受领迟延内涵的扩大化第41-42页
        二、受领迟延者不丧失履行抗辩权第42-44页
    第三节 债务人责任减轻理论在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中的适用第44-48页
        一、受领迟延对债权人产生的不利益:消极地减免债务人的责任第44-46页
        二、先履行方根据债务人责任减轻理论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承诺的动态环境下异构Agent协作研究
下一篇:商标反向混淆侵权赔偿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