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7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世界各国治理超限超载运输沿革 | 第24-52页 |
·各国对超限超载运输危害的认知过程 | 第24-33页 |
·美国对超限超载运输危害的认知过程 | 第24-31页 |
·英国对超限超载运输危害的认知过程 | 第31-32页 |
·日本对超限超载运输危害的认知过程 | 第32页 |
·南非对超限超载运输危害的认知过程 | 第32-33页 |
·各国对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法规建设及相关措施、方法 | 第33-49页 |
·美国对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法规建设及相关措施、方法 | 第33-36页 |
·英国对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法规建设及相关措施、方法 | 第36-44页 |
·日本对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法规建设及相关措施、方法 | 第44-46页 |
·南非对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法规建设及相关措施、方法 | 第46-49页 |
·国外超限超载治理的规律性总结及治超措施的可借鉴之处 | 第49-52页 |
第三章 超限超载运输的现状、危害及成因 | 第52-74页 |
·超限与超载的内涵 | 第52-55页 |
·超限与超载的定义 | 第52-53页 |
·超限与超载分别对应的管理及执法主体 | 第53-54页 |
·超限与超载分别对应的处罚尺度 | 第54-55页 |
·超限超载运输的经济学解释 | 第55-56页 |
·道路的公共物品特征及其影响 | 第55-56页 |
·超限超载运输的外部性 | 第56页 |
·我国当前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56-63页 |
·我国当前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现状 | 第56-61页 |
·我国当前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61-63页 |
·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 | 第63-68页 |
·严重破坏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 | 第63-64页 |
·诱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 第64-66页 |
·严重破坏了公路运输市场秩序 | 第66-67页 |
·给社会诸多领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 第67-68页 |
·超限超载运输的成因 | 第68-74页 |
·超限超载运输的根本内在动因 | 第68页 |
·运输市场机制的原因 | 第68-72页 |
·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因 | 第72页 |
·宏观经济社会原因 | 第72-74页 |
第四章 超限超载运输活动中的相关主体的利益博弈及其治理机理分析 | 第74-90页 |
·超限超载的经济动力及机制 | 第74-76页 |
·超限超载治理:利益主体多方博弈 | 第76-77页 |
·超限治理中的各利益主体 | 第76页 |
·信息不对称及其影响 | 第76-77页 |
·基于多重博弈的超限超载治理行为分析 | 第77-83页 |
·基本假设 | 第77-78页 |
·超限超载治理中的多重博弈 | 第78-79页 |
·多重博弈均衡分析 | 第79-82页 |
·分析结论 | 第82-83页 |
·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间的合谋行为分析 | 第83-90页 |
·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的博弈模型 | 第83-86页 |
·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间合谋的防范机制 | 第86-90页 |
第五章 道路运输企业自律与超限超载治理机理分析 | 第90-107页 |
·从他律到自律——超限超载治理的新途径 | 第90-92页 |
·自律的内涵 | 第90页 |
·市场失灵及政府监管的缺陷——自律监管的必要性 | 第90-92页 |
·自律监管具有的优势 | 第92页 |
·超限超载治理的自律机制分析 | 第92-103页 |
·纯市场声誉机制模型 | 第92-99页 |
·引入监管部门条件下的市场声誉模型 | 第99-103页 |
·第三方认证:运输企业行为自律的收益途径 | 第103-107页 |
第六章 我国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对策 | 第107-124页 |
·超限超载治理对策之一:操作层面 | 第107-108页 |
·加大对超限超载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107-108页 |
·加大对超限超载行为的检查力度 | 第108页 |
·防止监管部门疏于管理甚至与运输企业合谋 | 第108页 |
·道路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对策之二:战术层面 | 第108-111页 |
·完善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及退出机制 | 第108-109页 |
·规范货运代理市场 | 第109-110页 |
·进一步完善计重收费制度 | 第110-111页 |
·建立源头治超工作机制 | 第111页 |
·超限超载治理对策之三:战略层面 | 第111-119页 |
·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道路运输法规体系 | 第112-113页 |
·建立信用考评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建设 | 第113-119页 |
·超限超载治理对策之四:构建长效机制 | 第119-124页 |
·建立高速公路治超工作长效机制 | 第119-121页 |
·建立干线和农村公路治超工作长效机制 | 第121-122页 |
·建立源头治超工作长效机制 | 第122-124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24-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3页 |
附录 | 第133-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