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凯绥·珂勒惠支生活背景及艺术渊源 | 第10-14页 |
一、凯绥·珂勒惠支成长背景 | 第10-11页 |
二、凯绥·珂勒惠支的艺术背景 | 第11-12页 |
三、艺术渊源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凯绥·珂勒惠支女性视角的形成和其艺术作品 | 第14-22页 |
一、对工人阶级的情感 | 第14-16页 |
二、从分析凯绥·珂勒惠支的艺术作品彰显其独特的女性的视角 | 第16-22页 |
1. 母性的一面 | 第16-18页 |
2. 对战争的思考 | 第18-19页 |
3. 革命的一面 | 第19-20页 |
4. 凯绥·珂勒惠支的自画像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全面认识凯绥·珂勒惠支艺术视角的独特性 | 第22-34页 |
一、与女性艺术家艺术视角的比较 | 第22-25页 |
二、与男性艺术家艺术视角的比较 | 第25-30页 |
1. 比利时版画家法朗士·麦绥莱勒的艺术比较 | 第25-28页 |
2. 《格尔尼卡》与《农民战争》 | 第28-30页 |
三、凯绥·珂勒惠支艺术独特的女性视角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 第30-34页 |
1. 凯绥·珂勒惠支艺术独特的女性视角的意义 | 第31-32页 |
2. 凯绥·珂勒惠的艺术特点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凯绥·珂勒惠支的艺术影响 | 第34-40页 |
一、凯绥·珂勒惠支艺术对画坛的影响 | 第34-36页 |
二、辨证的看待凯绥·珂勒惠支的艺术 | 第36-37页 |
三、凯绥·珂勒惠支艺术对我们的启示 | 第37-40页 |
1. 寻求适应时代要求的艺术主题 | 第37-38页 |
2. 牢记为人民负责的艺术创作原则,避免作品媚俗化 | 第38页 |
3. 建立和谐新风尚,促进社会大发展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