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表 | 第5-12页 |
摘要 | 第12-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42页 |
1 菌草及相关产业和菌糟的利用 | 第20-27页 |
1.1 菌草及相关产业 | 第20-22页 |
1.2 菌糟的循环利用及菌糟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1.2.1 菌糟的循环利用 | 第22-23页 |
1.2.2 菌糟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 菌糟饲料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3.1 经济效益 | 第24页 |
1.3.2 生产及生长性能 | 第24页 |
1.3.3 免疫功能 | 第24-25页 |
1.4 菌草灵芝菌糟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1.4.1 灵芝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4.2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2 瘤胃微生物 | 第27-34页 |
2.1 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 | 第27-30页 |
2.1.1 瘤胃细菌 | 第27-28页 |
2.1.2 瘤胃产甲烷菌 | 第28页 |
2.1.3 瘤胃真菌 | 第28-29页 |
2.1.4 瘤胃原虫 | 第29页 |
2.1.5 瘤胃中其他微生物 | 第29-30页 |
2.2 瘤胃微生物与瘤胃消化代谢和调控 | 第30-32页 |
2.3 瘤胃微生物与动物健康 | 第32-33页 |
2.4 瘤胃微生物与动物生产性能 | 第33-34页 |
3 瘤胃微生物的定量研究方法 | 第34-40页 |
3.1 传统的定量研究方法 | 第35页 |
3.2 分子定量方法 | 第35-36页 |
3.3 荧光定量PCR的应用 | 第36-38页 |
3.4 宏基因组学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38-40页 |
4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40-42页 |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0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4.3 研究思路 | 第41-42页 |
第二章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 第42-95页 |
第一节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力功能的研究 | 第42-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1.2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1.4 数据统计 | 第44页 |
2 结果 | 第44-48页 |
2.1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44-45页 |
2.2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 | 第45-46页 |
2.3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46页 |
2.4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2.5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 | 第47页 |
2.6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的NK细胞活性试验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免疫作用研究 | 第50-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1.2 仪器与试剂 | 第50页 |
1.2 实验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1.3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第51页 |
1.4 试验分组 | 第51页 |
1.5 测定指标 | 第51-52页 |
1.6 石蜡切片及HE染色 | 第52页 |
1.7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2 结果 | 第52-60页 |
2.1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免疫力低下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52-53页 |
2.2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53-54页 |
2.3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免疫力低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54-56页 |
2.4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免疫力低下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56-57页 |
2.5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血清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57-60页 |
3.讨论 | 第60-63页 |
3.1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免疫力低下小鼠的体重变化影响 | 第60页 |
3.2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免疫力低下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60页 |
3.3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免疫力低下小鼠血清中IL-1β、TNF-α及IFN-γ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3.4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 第61-62页 |
3.5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小鼠血清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三节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免疫力低下小鼠脾脏转录组测序信息分析 | 第64-9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9页 |
1.1 动物组织 | 第64页 |
1.2 RNA提取 | 第64-65页 |
1.3 转录组测序 | 第65页 |
1.4 信息分析方法 | 第65-67页 |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与步骤 | 第67-69页 |
2 结果 | 第69-85页 |
2.1 RNA的浓度和质量 | 第69-70页 |
2.2 样品的比对结果分析 | 第70页 |
2.3 样品间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统计 | 第70-71页 |
2.4 差异基因的深入挖掘 | 第71-83页 |
2.5 IL-1β、TNF-α、IFN-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拷贝数 | 第83-85页 |
3 讨论 | 第85-94页 |
3.1 空白对照组与高剂量组小鼠脾脏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85-87页 |
3.2 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87-88页 |
3.3 正常对照组与高剂量组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88-89页 |
3.4 模型组与高剂量组小鼠脾脏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89-90页 |
3.5 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脾脏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90-91页 |
3.6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脾脏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91-92页 |
3.7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水提物对小鼠脾脏IL-1β、TNF-α、 IFN-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92-94页 |
4 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三章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95-141页 |
第一节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第96-10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6-9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96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96页 |
1.3 瘤胃液的采集与处理 | 第96页 |
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96-97页 |
1.5 血液样品采集 | 第97页 |
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97页 |
1.7 数据处理 | 第97页 |
2 结果 | 第97-102页 |
2.1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液pH值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97-98页 |
2.2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液氨态氮浓度的影响 | 第98-99页 |
2.3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99-101页 |
2.4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液原虫数量的影响 | 第101页 |
2.5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液中微生物蛋白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3 讨论 | 第102-106页 |
3.1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液pH值的调节作用 | 第102-103页 |
3.2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液氨态氮(NH_3-N)含量的调节作用 | 第103页 |
3.3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变化的调节作用 | 第103-105页 |
3.4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液原虫数量的调节作用 | 第105页 |
3.5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液微生物蛋白的调节作用 | 第105-106页 |
4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二节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107-141页 |
1 | 第107-11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07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107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107-11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0-127页 |
2.1 奶牛瘤胃微生物DNA提取结果 | 第110页 |
2.2 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结果 | 第110-122页 |
2.3 瘤胃微生物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结果 | 第122-127页 |
3 讨论 | 第127-139页 |
3.1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水提物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127-132页 |
3.2 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功能注释结果分析 | 第132-135页 |
3.3 瘤胃微生物中种群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第135-139页 |
4 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四章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免疫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 第141-162页 |
第一节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生理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第141-1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1-14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41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141-142页 |
1.3 饲养管理 | 第142页 |
1.4 奶牛血清生理生化指标 | 第142-143页 |
1.5 牛奶及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 第143页 |
1.6 数据处理 | 第143页 |
2 结果 | 第143-148页 |
2.1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143-144页 |
2.3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2.4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45-147页 |
2.5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体细胞数的影响 | 第147-148页 |
3 讨论 | 第148-151页 |
3.1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148-149页 |
3.2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149页 |
3.3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血清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49-150页 |
3.4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体细胞数的影响 | 第150-151页 |
4 小结 | 第151-152页 |
第二节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泌乳性能及牛奶成分的影响 | 第152-1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5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52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152页 |
1.3 饲养管理 | 第152页 |
1.4 样品采集 | 第152-153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153页 |
2 结果 | 第153-158页 |
2.1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采食量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2.2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第154页 |
2.3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牛奶乳成分的影响 | 第154-157页 |
2.4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牛奶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157-158页 |
3 讨论 | 第158-161页 |
3.1 试验期间采食量动态变化 | 第158-159页 |
3.2 试验期间产奶量动态变化 | 第159-160页 |
3.3 试验期间乳成分变化 | 第160-161页 |
3.4 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牛奶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161页 |
4 小结 | 第161-162页 |
全文总结 | 第162-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
附录 | 第177-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