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毒死蜱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35页
    1.1 毒死蜱第15-19页
        1.1.1 毒死蜱的概述第15页
        1.1.2 毒死蜱的作用及危害第15-16页
        1.1.3 毒死蜱的检测方法第16-19页
    1.2 分子印迹技术第19-26页
        1.2.1 分子印迹技术的概述第19-20页
        1.2.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第20-21页
        1.2.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21-26页
            1.2.3.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要素第21-22页
            1.2.3.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22-26页
    1.3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第26-33页
        1.3.1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26页
        1.3.2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第26-29页
        1.3.3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第29-33页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3-35页
        1.4.1 研究意义第33-34页
        1.4.2 研究内容第34-35页
第2章 沉淀聚合法制备毒死蜱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第35-52页
    2.1 前言第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40页
        2.2.1 实验试剂第35-36页
        2.2.2 实验仪器第36-37页
        2.2.3 毒死蜱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制备第37-38页
        2.2.4 毒死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第38-39页
        2.2.5 电化学测定方法第39-40页
        2.2.6 实际样品的预处理第4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2.3.1 洗脱MIPs、未洗脱MIPs和NIPs的形态结构特征第40-43页
            2.3.1.1 电镜分析第40-41页
            2.3.1.2 红外图谱(FT-IR)分析第41-42页
            2.3.1.3 N_2吸附-脱附表征第42-43页
        2.3.2 电化学特性分析第43-44页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44-47页
            2.3.3.1 电解液的选择第44-45页
            2.3.3.2 MIPs浓度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45页
            2.3.3.3 电解液pH值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45页
            2.3.3.4 吸附时间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45-47页
        2.3.4 毒死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研究第47-50页
            2.3.4.1 线性范围分析第47页
            2.3.4.2 重复性和稳定性分析第47-48页
            2.3.4.3 选择性分析第48-50页
        2.3.5 实际样品分析第50页
        2.3.6 毒死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与其它分析方法的比较第50-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表面印迹/石墨烯-碳纳米管毒死蜱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第52-74页
    3.1 前言第52-53页
    3.2 实验部分第53-58页
        3.2.1 实验试剂第53页
        3.2.2 实验仪器第53-54页
        3.2.3 纳米二氧化硅的合成及改性第54页
        3.2.4 毒死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54-55页
        3.2.5 氧化石墨烯和羧基化碳纳米管的制备第55-56页
        3.2.6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6页
        3.2.7 壳聚糖溶液的制备第56页
        3.2.8 毒死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第56-57页
        3.2.9 电化学测定方法第57页
        3.2.10 实际样品的预处理第57-5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8-73页
        3.3.1 MIPs-SiO_2和Gr-CNTs的形态结构特征第58-63页
            3.3.1.1 电镜分析第58-59页
            3.3.1.2 红外图谱(FT-IR)分析第59-62页
            3.3.1.3 XRD分析第62页
            3.3.1.4 N_2吸附-脱附表征第62-63页
        3.3.2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分析第63-66页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66-70页
            3.3.3.1 Gr-CNTs浓度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66-67页
            3.3.3.2 壳聚糖浓度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67页
            3.3.3.3 MIPs-SiO_2浓度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67-68页
            3.3.3.4 电解液pH值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68-69页
            3.3.3.5 吸附时间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69-70页
        3.3.4 毒死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研究第70-72页
            3.3.4.1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析第70页
            3.3.4.2 再现性和稳定性分析第70-71页
            3.3.4.3 选择性分析第71-72页
        3.3.5 实际样品分析第72-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表面印迹/PtAu掺杂石墨烯-碳纳米管毒死蜱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第74-89页
    4.1 前言第74页
    4.2 实验部分第74-77页
        4.2.1 实验试剂第74-75页
        4.2.2 实验仪器第75页
        4.2.3 毒死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75页
        4.2.4 掺杂PtAu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5页
        4.2.5 毒死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第75-76页
        4.2.6 电化学测定方法第76页
        4.2.7 实际样品的预处理第76-7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7-87页
        4.3.1 MIPs-SiO_2和PtAu-GrCNTs的形态结构特征第77-79页
            4.3.1.1 电镜分析第77-78页
            4.3.1.2 红外图谱(FT-IR)分析和N_2吸附-脱附表征第78页
            4.3.1.3 XRD分析第78-79页
        4.3.2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分析第79-81页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81-84页
            4.3.3.1 PtAu-GrCNTs浓度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81-82页
            4.3.3.2 MIPs-SiO_2浓度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82页
            4.3.3.3 电解液pH值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82-83页
            4.3.3.4 吸附时间对修饰电极的影响第83-84页
        4.3.4 毒死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研究第84-86页
            4.3.4.1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析第84页
            4.3.4.2 再现性和稳定性分析第84-85页
            4.3.4.3 选择性分析第85-86页
        4.3.5 实际样品分析第86页
        4.3.6 毒死蜱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与其它分析方法的比较第86-87页
    4.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结论和进一步工作建议第89-92页
    5.1 结论第89-90页
    5.2 进一步工作建议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极板电除尘器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糊物元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镇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