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2.1 油品裂化工艺 | 第11-12页 |
2.1.1 催化裂化工艺 | 第11-12页 |
2.1.2 加氢裂化工艺 | 第12页 |
2.2 裂化反应的机理 | 第12-16页 |
2.2.1 催化裂化机理 | 第12-14页 |
2.2.2 加氢裂化机理 | 第14-16页 |
2.3 裂化催化材料 | 第16-19页 |
2.3.1 裂化催化材料的演变 | 第16-17页 |
2.3.2 分子筛裂化材料 | 第17-19页 |
2.4 多级孔分子筛的研究 | 第19-21页 |
2.4.1 多级孔分子筛概述 | 第19页 |
2.4.2 多级孔分子筛的制备 | 第19-21页 |
2.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案 | 第21-22页 |
第3章 实验部分 | 第22-29页 |
3.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2-24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22-23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3.1.4 实验气体 | 第24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3.2.1 HZSM-5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页 |
3.2.2 酸处理HZSM-5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页 |
3.2.3 碱处理HZSM-5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3.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6页 |
3.3.1 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 第25页 |
3.3.2 比表面和孔径分布 | 第25页 |
3.3.3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表征分析 | 第25页 |
3.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吡啶红外光谱(Py-IR)表征分析 | 第25-26页 |
3.3.5 ~(27)Al固体核磁(~(27)Al MAS NMR) | 第26页 |
3.3.6 热重分析(TG-DTG) | 第26页 |
3.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6-29页 |
3.4.1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装置 | 第26页 |
3.4.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流程 | 第26-27页 |
3.4.3 产物分析 | 第27-28页 |
3.4.4 催化剂的再生 | 第28-29页 |
第4章 酸处理改性ZSM-5分子筛及其柴油非加氢裂化性能考察 | 第29-45页 |
4.1 不同类型酸处理HZSM-5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4.1.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30页 |
4.1.2 表面及孔道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4.2 不同类型酸处理HZSM-5催化剂的酸性分析 | 第31-34页 |
4.2.1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分析 | 第31-32页 |
4.2.2 吡啶红外(Py-IR)分析 | 第32-34页 |
4.3 不同类型酸处理HZSM-5催化剂的非加氢裂化性能 | 第34-36页 |
4.3.1 不同类型酸处理对转化率和汽油收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4.3.2 不同类型酸处理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36页 |
4.4 不同脱铝程度HZSM-5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分析 | 第36-38页 |
4.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6-37页 |
4.4.2 表面及孔道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4.5 不同脱铝程度HZSM-5催化剂的酸性分析 | 第38-41页 |
4.5.1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分析 | 第38-39页 |
4.5.2 吡啶红外(Py-IR)分析 | 第39-40页 |
4.5.3 ~(27)Al MAS NMR分析 | 第40-41页 |
4.6 不同脱铝程度HZSM-5催化剂的非加氢裂化性能 | 第41-43页 |
4.6.1 不同脱铝程度对柴油转化率和汽油收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4.6.2 不同脱铝程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碱处理制备多级孔ZSM-5分子筛及其柴油非加氢裂化性能考察 | 第45-56页 |
5.1 脱硅对HZSM-5分子筛物相结构的影响 | 第45-48页 |
5.1.1 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5-46页 |
5.1.2 表面及孔道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5.2 脱硅对HZSM-5分子筛酸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5.2.1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分析 | 第48页 |
5.2.2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吡啶红外(Py-IR)分析 | 第48-50页 |
5.2.3 ~(27)Al MAS NMR分析 | 第50-51页 |
5.3 不同脱硅程度HZSM-5催化剂的非加氢裂化性能 | 第51-53页 |
5.3.1 不同脱硅程度对汽油收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2 不同脱硅程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2-53页 |
5.4 焦炭收率和LAS/BAS以及P/O的关联 | 第53-55页 |
5.4.1 焦炭收率和LAS/BAS的关系 | 第53-54页 |
5.4.2 焦炭收率和P/O之间的关系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柴油非加氢裂化工艺考察和催化剂再生研究 | 第56-63页 |
6.1 柴油非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再生研究 | 第56-57页 |
6.2 柴油非加氢裂化反应温度的考察 | 第57-59页 |
6.3 柴油非加氢裂化反应空速的考察 | 第59-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