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数字技术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河北省841位农村居民的调查结果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国际背景第10-11页
        1.1.2 国内背景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页
        1.2.1 国外研究第12页
        1.2.2 国内研究第12页
    1.3 调研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4 调研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5 主要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4-17页
        1.5.1 数字技术第14页
        1.5.2 普惠金融第14-15页
        1.5.3 农村普惠金融第15页
        1.5.4 数字普惠金融第15-16页
        1.5.5 相关理论第16-17页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7-18页
第2章 河北省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调研结果第18-29页
    2.1 河北省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现第18-23页
        2.1.1 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明显改第18-21页
        2.1.2 智能终端设备普及第21-23页
    2.2 农村普惠金融需求现状第23-26页
        2.2.1 借贷需求第23-24页
        2.2.2 移动支付需求第24-25页
        2.2.3 汇款转账需求第25-26页
        2.2.4 数字普惠金融得到农村消费者的认同第26页
    2.3 农村普惠金融供给现状第26-29页
        2.3.1 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多元化第26-27页
        2.3.2 数字金融产品多样化第27-29页
第3章 河北省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第29-38页
    3.1 需求端的制约因素第29-34页
        3.1.1 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第29-30页
        3.1.2 部分农村居民没有银行卡或未开通手机银行第30-32页
        3.1.3 用户担心数字技术的安全性问题第32-33页
        3.1.4 缺乏必要使用数字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33-34页
    3.2 供给端的制约因素第34-36页
        3.2.1 客户数据信息难以获取和整合第34页
        3.2.2 运营商未充分考虑农村用户现实情况和需求第34-35页
        3.2.3 河北省涉农数字普惠金融机构较少第35-36页
        3.2.4 缺乏对客户信息的保护第36页
        3.2.5 数字金融服务范围有限第36页
    3.3 政府角色失位第36-38页
        3.3.1 缺乏统计指标体系第36-37页
        3.3.2 法律和监管不完善第37-38页
第4章 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第38-44页
    4.1 宏观层面第38-41页
        4.1.1 多部门共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第38页
        4.1.2 建立普惠金融统计指标第38-39页
        4.1.3 完善监管体系第39页
        4.1.4 加强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第39-40页
        4.1.5 鼓励多元化金融服务主体发展第40-41页
    4.2 中观层面第41页
        4.2.1 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第41页
        4.2.2 金融机构应扩展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范围第41页
    4.3 微观层面第41-44页
        4.3.1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第41-42页
        4.3.2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第42-43页
        4.3.3 降低运营成本以实现商业可持续第43-44页
附录第44-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储蓄投资关系的京津冀资本流动水平测度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征信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