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2-13页 |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3-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 第13页 |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 第13-15页 |
2.1.3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4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2.2.1 互联网金融国内外研究 | 第17-20页 |
2.2.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国内外研究 | 第20-22页 |
2.2.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2.2.4 简评 | 第24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3.1 金融功能理论 | 第24-25页 |
2.3.2 长尾理论 | 第25-26页 |
2.3.3 平台经济理论 | 第26-27页 |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机理分析 | 第27-34页 |
3.1 互联网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优势比较 | 第27-29页 |
3.1.1 互联网金融具有的优势 | 第27-28页 |
3.1.2 商业银行具有的优势 | 第28-29页 |
3.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生的定性影响 | 第29-32页 |
3.2.1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生的不利影响 | 第30-31页 |
3.2.2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生的有利影响 | 第31-32页 |
3.3 小结 | 第32-34页 |
4.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4-40页 |
4.1 样本数据选取 | 第34页 |
4.2 变量选择 | 第34-35页 |
4.2.1 因变量 | 第34页 |
4.2.2 自变量 | 第34-35页 |
4.3 模型的设定与计量方法 | 第35-36页 |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6-40页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页 |
4.4.2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 第36-38页 |
4.4.3 模型选取的似然比检验和Hausman检验 | 第38页 |
4.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5.结论与建议 | 第40-42页 |
5.1 结论 | 第40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