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探析--以“农盈2016-1”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导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1 资产证券化的动因相关研究第11-12页
        1.2.2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与风险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3 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效应相关研究第13-14页
        1.2.4 文献述评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16-17页
        1.4.1 研究创新点第16页
        1.4.2 研究不足第16-17页
2 资产证券化概述第17-24页
    2.1 资产证券化概念及一般流程第17-18页
        2.1.1 资产证券化概念第17页
        2.1.2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第17-18页
    2.2 不良资产证券化概述第18-19页
        2.2.1 不良资产证券化概念第18页
        2.2.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第18-19页
    2.3 我国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第19-24页
        2.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况第19-20页
        2.3.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常规处置方式第20-23页
        2.3.3 我国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探索第23-24页
3 “农盈2016-1”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第24-29页
    3.1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概况第24页
    3.2 “农盈2016-1”发行概况第24页
    3.3 交易结构及流程第24-26页
    3.4 基础资产与估值第26-28页
        3.4.1 基础资产概况第26-27页
        3.4.2 资产池特征第27页
        3.4.3 资产池的估值第27-28页
    3.5 信用增级第28-29页
        3.5.1 内部信用增级第28页
        3.5.2 外部信用增级第28-29页
4 “农盈2016-1”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第29-41页
    4.1 动因分析第29-30页
        4.1.1 市场环境分析第29页
        4.1.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势严峻第29-30页
    4.2 交易结构分析第30-32页
        4.2.1 设立特殊目的信托实现破产隔离第30页
        4.2.2 现金流支付机制保障优先档证券偿付第30-32页
        4.2.3 贷款服务机构超额回收奖励机制第32页
    4.3 风险分析第32-34页
        4.3.1 资产池处置风险第32-33页
        4.3.2 交易结构风险第33页
        4.3.3 流动性风险第33页
        4.3.4 政策、法律及其他风险第33-34页
    4.4 定价分析第34-38页
        4.4.1 利率区间的确定第35-37页
        4.4.2 利率区间验证第37页
        4.4.3 不足之处第37-38页
    4.5 效应分析第38-41页
        4.5.1 安全性分析第38-39页
        4.5.2 盈利性分析第39-40页
        4.5.3 流动性分析第40-41页
5 结论与建议第41-44页
    5.1 案例总结第41-42页
    5.2 政策建议第42-44页
        5.2.1 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第42-43页
        5.2.2 增加试点机构和扩大投资者范围第43页
        5.2.3 建立自身风险管控体系第43页
        5.2.4 强化信息披露第43页
        5.2.5 提高服务机构的专业性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邮政代理金融网点资源布局优化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