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的问题研究--以长春市C社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9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9页
        一、研究背景第7-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9-11页
        一、文献法第9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9-10页
        三、访谈法第10页
        四、小组工作法第10-11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三、对以往研究的评述第15页
    第四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5-19页
        一、概念界定第15-17页
        二、理论基础第17-19页
    第五节 研究创新之处第19页
        一、研究问题的创新第19页
        二、研究视角的创新第19页
第二章 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第19-29页
    第一节 C社区随迁老人的基本情况第20-21页
    第二节 C社区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的需求评估第21-25页
        一、文化娱乐方式亟需丰富第21-22页
        二、社会交往范围亟需拓展第22-24页
        三、家庭情感支持亟需加强第24-25页
    第三节 C社区随迁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成因分析第25-27页
        一、自身思想固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待提升第25页
        二、社会关系陌生,社会交往能力有待加强第25-26页
        三、代际、朋辈互动不足,家庭情感支持薄弱第26-27页
    第四节 小组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第27-29页
        一、小组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的必要性第27-28页
        二、小组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的可行性第28-29页
第三章 小组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实务过程第29-42页
    第一节 小组准备阶段第29-32页
        一、小组的基本情况第29页
        二、小组目标第29-30页
        三、组员招募第30-32页
    第二节 小组活动实施过程第32-42页
        一、第一次:一见如故,我们初相识第32-33页
        二、第二次:兴趣培养,激发自我潜力第33-35页
        三、第三次:回顾人生,打造自身优势第35-37页
        四、第四次:耆乐融融,社区一日游第37-38页
        五、第五次:余晖在线,助力爱心传播第38-40页
        六、第六次:感恩有你,重燃生活希望第40-42页
第四章 小组活动效果评估第42-47页
    第一节 评估方法第42页
    第二节 过程评估第42-44页
        一、小组活动前期过程评估第42-43页
        二、小组活动中期过程评估第43页
        三、小组活动后期过程评估第43-44页
    第三节 效果评估第44-47页
        一、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第44-45页
        二、小组成员自身变化第45-47页
第五章 结论、反思与建议第47-51页
    第一节 结论第47-48页
        一、随迁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第47页
        二、随迁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仍需更多关注第47-48页
    第二节 反思第48-49页
        一、小组工作介入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第48页
        二、小组工作人员工作技巧需要更加充分灵活第48-49页
    第三节 建议第49-51页
        一、加强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第49-50页
        二、充分运用小组、个案、社区等综合社会工作方法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1第53-54页
附录2第54-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空巢老人抗逆力提升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以长春市C社区为例
下一篇:单亲家庭亲子沟通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以R市G社区S家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