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 甘草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 第14-16页 |
1.1 三萜类成分 | 第14-15页 |
1.2 黄酮类成分 | 第15-16页 |
1.3 多糖类成分 | 第16页 |
2. UDP-葡萄糖脱氢酶(UDP-GDHs)基因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3. 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基因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4. 甘草酸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本论文研究思路 | 第26-28页 |
1.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3.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甘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GuGDHs基因的克隆 | 第28-54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28-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2.1 GuGDHs基因的筛选 | 第29页 |
2.2 甘草苗的培养 | 第29页 |
2.3 甘草总R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2.4 甘草cDNA的获得 | 第30-31页 |
2.5 GuGDHs基因的扩增 | 第31-33页 |
2.6 PCR产物回收纯化 | 第33页 |
2.7 GuGDHs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连接、转化与鉴定 | 第33-35页 |
2.8 GuGDH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36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50页 |
3.1 甘草总RNA的提取 | 第36-37页 |
3.2 GuGDHs基因的克隆 | 第37页 |
3.3 GuGDH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50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0-54页 |
第四章 甘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GuGDHs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活性分析 | 第54-69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5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5-64页 |
2.1 GuGDHs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55-61页 |
2.2 GuGDHs的诱导表达 | 第61-64页 |
2.3 GuGDHs酶活测定 | 第64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3.1 GuGDHs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64-65页 |
3.2 GuGDHs的诱导表达 | 第65-66页 |
3.3 GuGDHs酶活测定 | 第66-67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甘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GuCPR基因的克隆 | 第69-86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9-7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69页 |
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69-7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0-77页 |
2.1 GuCPR基因的筛选 | 第70页 |
2.2 甘草苗的培养 | 第70页 |
2.3 甘草总RNA的提取 | 第70-71页 |
2.4 甘草cDNA的获得 | 第71-72页 |
2.5 GuCPR基因的扩增 | 第72-74页 |
2.6 PCR产物回收纯化 | 第74页 |
2.7 GuCPR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连接、转化与鉴定 | 第74-77页 |
2.8 GuCP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7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7-84页 |
3.1 总RNA的提取 | 第77-78页 |
3.2 GuCPR基因的克隆 | 第78-79页 |
3.3 GuCP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9-84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84-86页 |
结语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附录 | 第96-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