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学论文--新闻工作自动化、网络化论文

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把关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30页
        1.3.1 “把关人”理论的发展脉络第13-21页
        1.3.2 互联网时代“把关人”理论的发展和改变第21-30页
    1.4 研究对象第30-32页
    1.5 研究方法第32-34页
        1.5.1 访谈法第32页
        1.5.2 观察法第32-33页
        1.5.3 内容分析法第33-34页
第二章 研究发现第34-62页
    2.1 “把关”模式趋同于传统“把关”模式第34-37页
        2.1.1 新媒体工作者“把关”作用并未弱化第34-35页
        2.1.2 “把关”流程复制报纸“把关”流程第35-37页
    2.2 主观因素和机构性因素共同影响“把关人”第37-46页
        2.2.1 主观因素对“把关人”的影响第37-41页
        2.2.2 机构性因素对“把关人”的影响第41-46页
    2.3 “被把关对象”角色转变,参与把关过程第46-57页
        2.3.1 “把关人”注重对受众的吸引第47-50页
        2.3.2 对受众的考量源自“把关人”想象第50-55页
        2.3.3 “被把关对象”对“把关人”产生实质性影响第55-57页
    2.4 市场驱动“把关人”新闻选择第57-62页
        2.4.1 微信公众号比传统媒体更市场化第57-59页
        2.4.2 为市场最大化吸引受众和广告第59-62页
第三章 研究结论第62-65页
    3.1 把关模式:与传统模式并无太大改变第62页
    3.2 把关比较:西方研究结论在中国同样适用第62-63页
    3.3 影响把关:“被把关对象”和市场化因素的影响变得突出第63-65页
第四章 思考与讨论第65-68页
    4.1 “把关人”仍在想象受众第65-66页
    4.2 圈层固定,与互联网思维是否相悖第66-67页
    4.3 琐碎新闻和公众议题之争第67-68页
第五章 研究局限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语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游戏虚拟社区中的网络结构和个体行为--一项基于DOTA2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下一篇:中国话语建构的电视创新实践--对《中国正在说》的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