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现代哲学(1919年~)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

社会儒学视角下的徐复观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2-24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3-20页
        一、对“社会儒学”的研究第13-17页
        二、对徐复观政治哲学的研究第17-20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第20-24页
        一、研究对象第20-21页
        二、研究方法第21-22页
        三、研究意义第22-24页
第一章 徐复观思想建构的几个前提第24-38页
    第一节 对儒家思想和儒家实践的区分第24-27页
        一、儒家的基本精神第24-26页
        二、儒家的历史实践第26-27页
    第二节 包容性思维第27-35页
        一、对儒家思想的高度赞扬第28-29页
        二、对民主政治的大力支持第29-30页
        三、对自由、平等、人权观念的接纳第30-34页
        四、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第34-35页
    第三节 全球化视野第35-38页
        一、中西融合趋势第35-36页
        二、人类危机意识第36-38页
第二章 徐复观对政治自由主义的接纳第38-48页
    第一节 对政治形式和内容的区分第38-40页
        一、政治的形式第38-39页
        二、政治的内容第39-40页
    第二节 对儒学困境的认知第40-42页
        一、缺乏客观精神第40-41页
        二、缺乏人民立场第41页
        三、缺乏制度建树第41-42页
    第三节 儒学依赖民主政治第42-44页
        一、变民本为民主第42页
        二、化主观为客观第42-43页
        三、成就人生之全第43-44页
    第四节 民主政治之提升须依靠儒学第44-48页
        一、儒学内蕴民主精神第44-45页
        二、儒学本原反对专制第45-46页
        三、儒家德性对治民主智性第46-48页
第三章 徐复观与社会儒学的提出第48-62页
    第一节 社会儒学提出的原因第48-52页
        一、回应人类危机第48-50页
        二、非政治化倾向第50-52页
    第二节 徐复观关于社会儒学何以可能的思考第52-56页
        一、儒学伏流说第52-54页
        二、多元文化结构第54-55页
        三、民主制度的保护第55-56页
    第三节 社会儒学提出的意义第56-62页
        一、儒学的形态转化与复兴第57-59页
        二、儒学的第三期发展第59-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物化理论的再思考
下一篇:自然物的构造及其客观实在性问题--一项基于胡塞尔《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