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微流控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1-16页 |
1.1.1 微流控的发展历史 | 第11-14页 |
1.1.2 微流控技术的应用 | 第14-15页 |
1.1.3 仿真模拟在微流控自组装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 两亲性共聚物 | 第16-20页 |
1.2.1 两亲性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质 | 第16-17页 |
1.2.2 两亲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第17-20页 |
1.3 两亲性共聚物的自组装 | 第20-21页 |
1.3.1 两亲性共聚物的传统自组装 | 第20-21页 |
1.3.2 两亲性共聚物的微流控自组装 | 第21页 |
1.4 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 第21-23页 |
1.4.1 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1.4.2 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23页 |
1.5 选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PAA-b-TFEMA 的制备及其在微流控中自组装的研究 | 第25-42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2.2.2 RAFT试剂的制备 | 第27页 |
2.2.3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PAA-b-TFEMA)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 第27页 |
2.2.4 固含量及转化率 | 第27-28页 |
2.2.5 同轴玻璃毛细管微流控装置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6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嵌段共聚物的微流控自组装 | 第29-30页 |
2.2.7 测试与表征 | 第30页 |
2.3 模拟 | 第30-32页 |
2.3.1 两相液体混合的模拟参数设置 | 第31-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2.4.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PAA-b-TFEMA 的表征 | 第32-35页 |
2.4.2 外相流速对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PAA-b-TFEMA 的微流控自组装的影响 | 第35-39页 |
2.4.3 总流速对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PAA-b-TFEMA 微流控自组装的影响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PAA-b-TFEMA 微流控复合银纳米粒子 | 第42-54页 |
3.1 前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42-43页 |
3.2.2 亲水性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3页 |
3.2.3 银纳米粒子的疏水改性 | 第43-44页 |
3.2.4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微流控复合银纳米粒子 | 第44-45页 |
3.2.5 测试与表征 | 第45页 |
3.3 模拟 | 第45-4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3.4.1 银纳米粒子的表征及分析 | 第46-48页 |
3.4.2 嵌段共聚物 PAA-b-TFEMA 微流控复合银纳米粒子 | 第48-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两亲性梯度共聚物 PAA-grad-TFEMA 微流控复合银纳米粒子 | 第54-66页 |
4.1 前言 | 第54-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55-56页 |
4.2.2 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PAA-grad-TFEMA)梯度共聚物的制备 | 第56页 |
4.2.3 两亲性梯度共聚物微流控复合银纳米粒子 | 第56-57页 |
4.2.4 测试与表征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4.3.1 两亲性梯度共聚物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的表征分析 | 第57-59页 |
4.3.2 两亲性梯度共聚物微流控复合银纳米粒子 | 第59-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