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数据流量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1.2 5G的演进 | 第14页 |
1.1.3 移动边缘计算 | 第14-15页 |
1.1.4 我们提出的方案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推荐系统 | 第16-18页 |
1.2.2 内容分发网络 | 第18-19页 |
1.2.3 蜂窝网边缘缓存 | 第19-21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论文主要贡献及结构安排 | 第22-25页 |
1.4.1 主要贡献 | 第22-23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联合内容推荐与缓存系统 | 第25-35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 第25-26页 |
2.3 内容分发网络概述 | 第26-30页 |
2.3.1 传统CDN | 第26-28页 |
2.3.2 移动CDN | 第28-30页 |
2.4 显式基站缓存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单基站内容缓存的跨层设计与性能分析 | 第35-6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小基站显式缓存模型 | 第35-41页 |
3.2.1 内容模型 | 第37-38页 |
3.2.2 传输模型 | 第38页 |
3.2.3 QoE模型 | 第38-39页 |
3.2.4 缓存与更新模型 | 第39-41页 |
3.3 效用函数近似化和跨层信息分类 | 第41-43页 |
3.3.1 效用函数的近似化 | 第41-42页 |
3.3.2 跨层信息的分类 | 第42-43页 |
3.4 优化问题线性化和算法讨论 | 第43-48页 |
3.4.1 优化问题线性化 | 第44-45页 |
3.4.2 优化算法讨论 | 第45-48页 |
3.5 理论极限推导 | 第48-55页 |
3.5.1 典型文件价值分布 | 第49-52页 |
3.5.2 基站缓存理论推导 | 第52-53页 |
3.5.3 简化分析与验证 | 第53-55页 |
3.6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5-62页 |
3.6.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5-56页 |
3.6.2 SINR近似的有效性 | 第56-57页 |
3.6.3 优化算法比较 | 第57-59页 |
3.6.4 基于不同跨层信息算法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3.6.5 基于用户数和用户相关性的仿真 | 第60-61页 |
3.6.6 基于用户移动性与缓存更新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四章 多基站协同内容缓存的跨层设计与性能分析 | 第65-87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多基站协同缓存模型 | 第65-70页 |
4.2.1 多基站模型 | 第65-67页 |
4.2.2 用户移动模型 | 第67-68页 |
4.2.3 协同缓存模型 | 第68-70页 |
4.3 跨层信息的分类与讨论 | 第70-71页 |
4.4 模型分类及算法讨论 | 第71-77页 |
4.4.1 单时隙缓存模型 | 第71-72页 |
4.4.2 多时隙缓存模型 | 第72-75页 |
4.4.3 单时隙缓存算法 | 第75-76页 |
4.4.4 多时隙缓存算法 | 第76-77页 |
4.5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7-84页 |
4.5.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77-78页 |
4.5.2 优化算法比较 | 第78-80页 |
4.5.3 多基站缓存策略与单基站缓存策略比较 | 第80-81页 |
4.5.4 基于不同跨层信息算法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81-82页 |
4.5.5 基于用户数和用户相关性的仿真 | 第82-83页 |
4.5.6 基于用户移动性与缓存更新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83-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91页 |
5.1 本论文工作总结 | 第87-89页 |
5.2 后期工作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