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耐钒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20页
    1.1 钒污染与危害第9-11页
        1.1.1 钒污染第10页
        1.1.2 钒污染的危害第10-11页
    1.2 钒污染的治理第11-14页
        1.2.1 物理化学修复法第12-13页
        1.2.2 生物修复法第13页
        1.2.3 修复方法的比较第13-14页
    1.3 微生物修复的作用机理第14-16页
        1.3.1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溶解作用第14-15页
        1.3.2 微生物的生物吸附和富集作用第15页
        1.3.3 菌根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第15页
        1.3.4 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第15-16页
    1.4 微生物修复钒污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1 国外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2 国内研究进展第17页
    1.5 研究地区概况第17-18页
        1.5.1 位置与交通第17页
        1.5.2 自然条件第17-18页
        1.5.3 社会经济条件第18页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第18-20页
        1.6.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8-19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6.3 主要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耐钒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理化性质测定第20-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样品的采集第20页
        2.1.2 试剂第20-21页
        2.1.3 实验仪器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4页
        2.2.1 耐钒菌株的筛选第21-22页
        2.2.2 菌株的分子鉴定第22-23页
        2.2.3 菌株的理化性质测定第23-24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2.3.1 耐钒菌株的分离第24-25页
        2.3.2 菌株PFWT01和PFYN01的鉴定第25-28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28-30页
第3章 菌株的抗性和生长条件的研究第30-43页
    3.1 材料第30-31页
        3.1.1 菌株、试剂和培养基第30-31页
        3.1.2 仪器第31页
    3.2 方法第31-33页
        3.2.1 对其它重金属抗性测定第31-32页
        3.2.2 抗生素抗性测定第32页
        3.2.3 影响生长和抗钒条件第32-3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3.3.1 菌株对其他金属的最大耐受浓度(MTC)测定第33-34页
        3.3.2 抗生素抗性试验第34-35页
        3.3.3 影响生长和抗钒条件第35-41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1-43页
第4章 耐钒微生物钒(V)去除能力和还原性分析第43-53页
    4.1 材料第43-44页
        4.1.1 菌株、试剂和培养基第43-44页
        4.1.2 仪器第44页
    4.2 试验方法第44-46页
        4.2.1 钒(V)的去除能力第44-45页
        4.2.2 菌株对钒的还原性测定第45-4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6-52页
        4.3.1 钒的去除能力第46-48页
        4.3.2 菌株对钒的还原性测定实验第48-52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基因家族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对秋茄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