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土地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9-10页 |
1.2.2 土地荒漠化信息提取 | 第10-11页 |
1.2.3 土地荒漠化动态分析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与数据源 | 第15-2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2.1.2 自然地理特点 | 第15-16页 |
2.1.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6页 |
2.2 数据源 | 第16-18页 |
2.2.1 野外数据 | 第16-17页 |
2.2.2 遥感数据 | 第17-18页 |
2.3 数据预处理 | 第18-19页 |
2.3.1 野外数据预处理 | 第18页 |
2.3.2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分类信息提取 | 第20-36页 |
3.1 分类体系 | 第20页 |
3.2 指数参数计算 | 第20-25页 |
3.2.1 原始波段 | 第21页 |
3.2.2 变换波段 | 第21-22页 |
3.2.3 相关指数 | 第22-24页 |
3.2.4 波段运算 | 第24页 |
3.2.5 空间位置特征 | 第24-25页 |
3.3 混合像元分解 | 第25-27页 |
3.3.1 光谱混合模型 | 第25-26页 |
3.3.2 端元选取 | 第26页 |
3.3.3 混合像元分解结果 | 第26-27页 |
3.4 分层决策树分类 | 第27-32页 |
3.4.1 第一级决策树 | 第28页 |
3.4.2 第二级决策树 | 第28-30页 |
3.4.3 分类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30-32页 |
3.5 随机森林分类 | 第32-35页 |
3.5.1 随机森林建模及分类 | 第32-33页 |
3.5.2 分类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33-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土地荒漠化分级 | 第36-45页 |
4.1 沙化分级提取 | 第36页 |
4.2 盐化分级提取 | 第36-42页 |
4.2.1 盐化土光谱特征分析 | 第36-37页 |
4.2.2 基于实验室光谱的土壤盐分预测建模 | 第37-39页 |
4.2.3 协同图像光谱指数改进的土壤盐分预测建模 | 第39-42页 |
4.2.4 盐分反演及信息提取 | 第42页 |
4.3 研究区土地荒漠化信息制图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土地荒漠化动态分析 | 第45-55页 |
5.1 数量结构变化分析 | 第45-46页 |
5.2 时空变化分析 | 第46-51页 |
5.2.1 时间变化分析 | 第46-50页 |
5.2.2 空间变化分析 | 第50-51页 |
5.3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51-53页 |
5.3.1 景观指数选取 | 第51页 |
5.3.2 景观指数分析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