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摘要 | 第3-14页 |
致谢 | 第14-15页 |
中文摘要 | 第15-16页 |
英文摘要 | 第16-23页 |
1.绪论 | 第23-25页 |
1.1 当前运输形式 | 第23页 |
1.1.1 牵引吨位的增加 | 第23页 |
1.1.2 牵引速度的提高 | 第23页 |
1.2 轴承发展历程简介 | 第23-25页 |
1.2.1 轴承结构形式的发展与变化 | 第23-24页 |
1.2.2 铁路货车滚动轴承装用历程 | 第24-25页 |
2.铁路货车常用滚动轴承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技术要求 | 第25-32页 |
2.1 轴承的构造 | 第25-29页 |
2.1.1 352226 X2-2RZ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构造 | 第25-27页 |
2.1.2 353130 B紧凑型滚动轴承构造 | 第27-29页 |
2.2 轴承的工作原理 | 第29页 |
2.3 轴承检修及管理基本要求 | 第29-32页 |
2.3.1 基本要求 | 第29页 |
2.3.2 无轴箱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质量保证要求 | 第29-31页 |
2.3.3 无轴箱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入段检修基本要求 | 第31-32页 |
3.铁路货车常用滚动轴承发热原因及典型故障分析 | 第32-51页 |
3.1 滚动轴承发热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3.1.1 油脂缺陷 | 第32-33页 |
3.1.2 零部件质量缺陷 | 第33-34页 |
3.1.3 转向架运行状态不良 | 第34-35页 |
3.1.4 车轮踏面运行状态不良 | 第35页 |
3.2 滚动轴承典型故障分析 | 第35-51页 |
3.2.1 剥离、麻点、碾皮 | 第36-39页 |
3.2.2 裂损 | 第39-40页 |
3.2.3 划伤、擦伤、拉伤、磕碰伤 | 第40-43页 |
3.2.4 腐蚀、电蚀、微动磨蚀 | 第43-46页 |
3.2.5 磨削烧伤、滚道面粗糙 | 第46-47页 |
3.2.6 热变色、烧附 | 第47-49页 |
3.2.7 其他伤损 | 第49-51页 |
4.铁路货车常用滚动轴承故障的预防办法 | 第51-60页 |
4.1 人——人员素质 | 第51-52页 |
4.2 机——工装设备 | 第52-53页 |
4.2.1 轴向推拉器 | 第52页 |
4.2.2 轴承退卸机 | 第52页 |
4.2.3 轴承压装机 | 第52-53页 |
4.2.4 轴承智能关盖机 | 第53页 |
4.2.5 轴承磨合机 | 第53页 |
4.2.6 不退卸轴承故障诊断仪 | 第53页 |
4.3 料——入段抽验 | 第53-54页 |
4.4 法——技术规章 | 第54-58页 |
4.4.1 轴承选配压装作业 | 第54-56页 |
4.4.2 轴承外观转动检查作业 | 第56页 |
4.4.3 轴承关盖磨合作业 | 第56-57页 |
4.4.4 轴承附件清洗检测作业 | 第57-58页 |
4.5 环——作业环境 | 第58-60页 |
4.5.1 轴承一般检修作业环境控制要求 | 第58页 |
4.5.2 轴承大修作业环境控制要求 | 第58页 |
4.5.3 轴承附件检修及组装作业环境控制要求 | 第58-59页 |
4.5.4 杂质及落尘量计算方法 | 第59页 |
4.5.5 轴承压装作业环境控制要求 | 第59-60页 |
5.铁路货车常用滚动轴承故障的检查手段 | 第60-65页 |
5.1 看——外观查看 | 第60-62页 |
5.1.1 重点查看提示故障的轴承 | 第60页 |
5.1.2 重点查看轴承使用寿命 | 第60页 |
5.1.3 重点查看轴承及其附件外观质量 | 第60-61页 |
5.1.4 重点查看轴承开盖后的油脂状态 | 第61页 |
5.1.5 重点查看轴承磨合试验时的运行状态 | 第61页 |
5.1.6 重点查看轴承轴向游隙和压装到位量 | 第61页 |
5.1.7 重点查看轴承压装力和压装曲线 | 第61-62页 |
5.2 听——转动听声 | 第62-63页 |
5.2.1 重点听列车运行过程中轴承的声音 | 第62-63页 |
5.2.2 重点听人工转动检查时轴承的声音 | 第63页 |
5.2.3 重点听磨合试验过程中轴承的声音 | 第63页 |
5.3 触——触摸感觉 | 第63-64页 |
5.3.1 重点感受手工转动轴承时的触觉 | 第63页 |
5.3.2 重点感受轴承外圈表面温度 | 第63-64页 |
5.4 诊——疑难会诊 | 第64页 |
5.5 积——经验积累 | 第64-65页 |
6.铁路货车常用滚动轴承故障的控制措施 | 第65-68页 |
6.1 剥离、碾皮、麻点故障采取措施 | 第65页 |
6.2 裂损故障采取措施 | 第65页 |
6.3 划伤、擦伤、拉伤、磕碰伤故障采取措施 | 第65-66页 |
6.4 腐蚀、电蚀、微动磨蚀故障采取措施 | 第66页 |
6.5 磨削烧伤、滚道面粗糙故障采取措施 | 第66-67页 |
6.6 变色、烧附故障采取措施 | 第67页 |
6.7 其他故障采取措施 | 第67-68页 |
7.关于对列检人员监控手段的改进建议 | 第68-70页 |
8.结论 | 第70-71页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