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地震倒塌安全储备与直接地震损失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4-3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结构抗倒塌能力评估方法研究现状第15-23页
        1.2.1 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第15-17页
        1.2.2 结构地震易损性第17-19页
        1.2.3 结构倒塌安全储备分析第19-22页
        1.2.4 倒塌概率第22-23页
    1.3 结构地震损失研究现状第23-31页
        1.3.1 区域地震损失第24-25页
        1.3.2 单体结构地震损失第25-28页
        1.3.3 地震损失评估软件第28-29页
        1.3.4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第29-31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1.4.1 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2章 结合倒塌安全储备的直接地震损失分析第33-59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倒塌安全储备对结构损伤的影响第33-37页
        2.2.1 结构倒塌安全储备系数CMR第33-34页
        2.2.2 倒塌概率曲线的数值拟合第34-36页
        2.2.3 损伤与倒塌的空间划分第36-37页
        2.2.4 损伤模型的选取第37页
    2.3 大震倒塌概率对CMR曲线及地震损失的影响第37-39页
    2.4 结构非倒塌损伤分析与非倒塌损失第39-46页
        2.4.1 非倒塌时结构损伤界定第39-40页
        2.4.2 结构损伤分布规律第40-42页
        2.4.3 假设检验第42-45页
        2.4.4 各级损伤概率计算第45页
        2.4.5 非倒塌损失计算第45-46页
    2.5 结构损伤等级与期望损失第46-48页
    2.6 倒塌损失及总损失计算流程第48-50页
    2.7 算例分析第50-57页
        2.7.1 结构概况第50页
        2.7.2 结构有限元建模及第50-53页
        2.7.3 计算结果分析第53-57页
    2.8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3章 不同倒塌安全储备的RC结构直接地震损失第59-75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不同倒塌安全储备与结构易损性第59-62页
        3.2.1 结构性能参数的选取第59-60页
        3.2.2 易损性分析第60-61页
        3.2.3 CMR对易损性的影响第61-62页
    3.3 不同倒塌概率曲线特征与损失第62-66页
        3.3.1 与层间位移角对应的损失比第62-64页
        3.3.2 倒塌概率对地震损失影响分析第64-65页
        3.3.3 “S”拟合模型与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比第65-66页
    3.4 倒塌安全储备与总地震损失的关系第66-67页
    3.5 算例分析第67-74页
        3.5.1 计算模型与参数第67-70页
        3.5.2 计算结果分析第70-74页
    3.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4章 年均地震损失与结构倒塌安全储备第75-100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年均地震损失计算模型第75-79页
        4.2.1 地震危险性第76页
        4.2.2 地震损失相关参数确定第76-79页
    4.3 年均地震损失与倒塌安全储备统计规律第79-82页
        4.3.1 EAL随CMR变化整体趋势第79-81页
        4.3.2 EAL拟合均值随CMR变化趋势第81-82页
    4.4 大震倒塌概率与倒塌安全储备统计规律第82-85页
        4.4.1 大震倒塌概率随CMR变化整体趋势第82-83页
        4.4.2 大震倒塌概率均值随CMR变化趋势第83-85页
    4.5 年均地震损失与大震倒塌概率统计规律第85-95页
        4.5.1 EAL随大震倒塌概率变化整体趋势第85-86页
        4.5.2 EAL均值与大震倒塌概率第86-87页
        4.5.3 EAL与损伤对数标准差统计规律第87-91页
        4.5.4 年均地震损失与各级中值损伤地震强度统计规律第91-95页
    4.6 算例分析第95-98页
        4.6.1 结构地震危险性第95-96页
        4.6.2 地震损失与CMR第96-98页
    4.7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5章 结构可接受倒塌安全储备第100-124页
    5.1 引言第100页
    5.2 基于年均倒塌概率的CMR第100-106页
        5.2.1 年均倒塌概率第100-103页
        5.2.2 年均倒塌概率与结构CMR第103-106页
    5.3 可接受CMR第106-108页
    5.4 与ATC-63中的方法比较第108-110页
        5.4.1 ATC-63中的可接受CMR值第108-109页
        5.4.2 与ATC-63中的方法计算结果比较第109-110页
    5.5 不同地震强度指标第110-115页
        5.5.1 PGA与地震动强度指标S_a对比第110-111页
        5.5.2 S_a与考虑软化周期的S~*计算结果对比第111-112页
        5.5.3 不同地震强度指标地震危险性第112-115页
    5.6 与我国抗震规范对应的CMR谱第115-116页
    5.7 不同抗震设防烈度第116-122页
        5.7.1 不同设防烈度的年均倒塌概率第117-119页
        5.7.2 不同设防烈度的年均倒塌概率可接受值第119-120页
        5.7.3 不同设防烈度的可接受CMR第120-122页
    5.8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6章 加固结构的倒塌安全储备与地震损失研究第124-141页
    6.1 引言第124-125页
    6.2 倒塌分析中的不确定性第125-128页
        6.2.1 倒塌不确定性对倒塌性能的影响第125-126页
        6.2.2 倒塌不确定性质量等级的划分第126-128页
    6.3 加固方案与加固模型第128-130页
        6.3.1 加固方案第128页
        6.3.2 模型参数第128-129页
        6.3.3 不确定性的确定第129-130页
    6.4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130-136页
        6.4.1 仅考虑地震记录不确定性的结构倒塌性能第130-133页
        6.4.2 考虑其它不确定性的结构倒塌性能第133-134页
        6.4.3 CMR比较第134页
        6.4.4 抗倒塌性能判定第134-136页
    6.5 结构地震损失分析第136-137页
    6.6 地震灾害保险与地震损失第137-139页
    6.7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41-143页
    7.1 结论第141-142页
    7.2 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4页
附录 主要符号表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7-158页
    发表的论文第157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7-158页
作者简介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型验证检测软件系统中智能模型的缺陷数据
下一篇:基于集成模型的软件缺陷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