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扶贫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研究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1-21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1.3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     1.4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6 研究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 第2章 政府主导扶贫 | 第21-28页 | 
|     2.1 政府主导扶贫 | 第21-24页 | 
|     2.2 政府主导扶贫的发展 | 第24-28页 | 
|         2.2.1 财政扶贫 | 第24-25页 | 
|         2.2.2 产业扶贫 | 第25-26页 | 
|         2.2.3 文化教育扶贫 | 第26页 | 
|         2.2.4 环境与生态扶贫 | 第26-28页 | 
| 第3章 政府主导扶贫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形成 | 第28-38页 | 
|     3.1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表现 | 第28-30页 | 
|         3.1.1 扶贫主体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第28-29页 | 
|         3.1.2 扶贫对象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第29-30页 | 
|     3.2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形成机理的博弈分析 | 第30-36页 | 
|         3.2.1 政府主导扶贫中的博弈关系及过程 | 第30页 | 
|         3.2.2 政府主导扶贫中的博弈模型 | 第30-36页 | 
|     3.3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形成原因 | 第36-38页 | 
|         3.3.1 信息不对称 | 第36页 | 
|         3.3.2 政府主导扶贫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 第36-38页 | 
| 第4章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影响及实证分析 | 第38-47页 | 
|     4.1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对扶贫造成的影响 | 第38-41页 | 
|         4.1.1 逆向选择对扶贫造成的影响 | 第38-39页 | 
|         4.1.2 道德风险对扶贫造成的影响 | 第39-41页 | 
|     4.2 模型构建 | 第41-43页 | 
|         4.2.1 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         4.2.2 变量设计与测量 | 第42-43页 | 
|     4.3 数据与描述性统计 | 第43-45页 | 
|         4.3.1 数据说明 | 第43页 | 
|         4.3.2 描述性统计 | 第43-45页 | 
|     4.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     5.2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