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1.2.1 水库对河流生态环境健康影响研究 | 第11-16页 |
1.2.2 水库调度及评价方法研究 | 第16-18页 |
1.2.3 河流数值模拟研究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三峡水库建设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3-35页 |
2.1 长江中下游水系 | 第23-26页 |
2.1.1 三峡水库下游长江干流河道特征 | 第23-24页 |
2.1.2 三峡水库下游长江主要支流入汇 | 第24-25页 |
2.1.3 长江中下游的“江湖关系” | 第25-26页 |
2.2 三峡水库蓄水过程及现状调度原则 | 第26-27页 |
2.3 三峡水库建设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7-31页 |
2.3.1 三峡水库建库前后江湖水动力交换规律变化 | 第27-29页 |
2.3.2 三峡水库建库前后下游河道水质变化 | 第29-30页 |
2.3.3 三峡水库建库前后四大家鱼生境变化 | 第30-31页 |
2.4 近年来三峡水库试验性生态调度实例 | 第31-34页 |
2.4.1 促进四大家鱼产卵的生态调度 | 第31-32页 |
2.4.2 抑制河口盐水入侵的生态调度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长江中下游一维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 | 第35-51页 |
3.1 MIKE11软件简介 | 第35-36页 |
3.2 模型基本原理 | 第36-39页 |
3.3 河网地形条件 | 第39-41页 |
3.3.1 研究区域河网概化 | 第39页 |
3.3.2 河网断面选择 | 第39-41页 |
3.4 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的率定 | 第41-43页 |
3.4.1 边界条件 | 第41页 |
3.4.2 参数率定 | 第41-43页 |
3.5 长江中下游一维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43-50页 |
3.5.1 计算条件 | 第43页 |
3.5.2 验证结果 | 第43-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基于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改善的三峡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评价模型 | 第51-60页 |
4.1 调度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及阈值确定 | 第51-54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54-55页 |
4.3 模型权重的计算 | 第55-58页 |
4.4 方案可靠度指标值的计算 | 第58页 |
4.5 方案的综合评价 | 第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基于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改善的三峡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研究 | 第60-88页 |
5.1 三峡水库优化调度代表年选取 | 第60-65页 |
5.1.1 数据来源 | 第60-61页 |
5.1.2 分析方法 | 第61页 |
5.1.3 干支流径流的年内分配与年际变化 | 第61-62页 |
5.1.4 干支流平枯水遭遇分析 | 第62-63页 |
5.1.5 结合干支流来水情况选取三峡水库平枯水调度方案制定的代表年 | 第63-64页 |
5.1.6 基于调度代表年的水动力参数修正 | 第64-65页 |
5.2 三峡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研究 | 第65-79页 |
5.2.1 典型特枯水年三峡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设计与评价 | 第65-72页 |
5.2.2 典型平水年三峡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设计与评价 | 第72-79页 |
5.3 三峡水库出库流量优选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79-86页 |
5.3.1 三峡水库单库优化调度 | 第79-81页 |
5.3.2 溪洛渡-向家坝-三峡三座水库联合调度 | 第81-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1页 |
6.1 结论 | 第88-89页 |
6.2 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