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施工论文--隧洞与地下工程论文

考虑围岩卸荷劣化的地下隧洞施工过程模拟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岩体开挖卸荷效应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地下洞室开挖支护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地下洞室动静力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卸荷劣化效应第18-45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围岩卸荷劣化在FLAC3D中的模拟实现第18-24页
        2.2.1 塑形增量理论第18-20页
        2.2.2 岩体参数卸荷劣化规律第20-22页
        2.2.3 体积应变增量与岩体卸荷劣化的关系第22-23页
        2.2.4 FLAC3D模拟围岩卸荷劣化的实现第23-24页
    2.3 FLAC3D模拟围岩卸荷劣化的实例验证第24-43页
        2.3.1 工程概况与工程地质条件第24-25页
        2.3.2 主厂房支护措施与断面监测情况第25-28页
        2.3.3 数值计算模型与初始地应力场第28-31页
        2.3.4 6#机组段分期开挖支护围岩特性分析第31-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3章 考虑围岩卸荷劣化的地下隧洞施工过程模拟第45-64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地下隧洞施工过程中开挖方案的选择第45-51页
    3.3 地下隧洞施工过程中喷锚支护施加时与掌子面距离的确定第51-57页
        3.3.1 荷载释放率与位移释放率第51-52页
        3.3.2 喷锚支护施加时荷载释放率的确定方法第52-53页
        3.3.3 考虑空间效应的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分析第53页
        3.3.4 喷锚支护施加时与掌子面距离的确定第53-55页
        3.3.5 喷锚支护效果分析第55-57页
    3.4 地下隧洞施工过程中模拟二次衬砌支护施加的方法第57-62页
        3.4.1 洞周位移回归分析方法第57-59页
        3.4.2 二次衬砌支护施加及支护效果分析第59-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基于能量法的地下隧洞动静力稳定性分析第64-86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基于能量法的地下隧洞动静力失稳判别方法第64-73页
        4.2.1 岩体单元强度破坏准则第64-66页
        4.2.2 岩体单元整体破坏失稳判别准则第66-69页
        4.2.3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第69-71页
        4.2.4 FLAC3D中地下隧洞动静力失稳判别方法的建立第71-73页
    4.3 FLAC3D中进行地震动响应分析时的几个处理第73-77页
        4.3.1 地震波的选取第73-75页
        4.3.2 地震波的输入和边界条件的设定第75-76页
        4.3.3 力学阻尼的设定第76-77页
    4.4 地下隧洞动静力稳定性分析第77-84页
        4.4.1 静力稳定性分析第78-79页
        4.4.2 地震动响应分析第79-82页
        4.4.3 动力稳定性分析第82-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9页
    5.1 结论第86-87页
    5.2 创新点第87-88页
    5.3 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6页
附录第96-97页
后记第97-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剪强度参数有限数据条件下堆石坝坝坡稳定可靠度分析
下一篇:基于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改善的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