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缩写和符号清单 | 第9-10页 |
| 目录 | 第10-14页 |
| 引言 | 第14-16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6-33页 |
| ·共轭亚油酸的概述 | 第16-20页 |
| ·化学结构与性质 | 第16页 |
| ·天然来源 | 第16-17页 |
| ·生理活性 | 第17-19页 |
| ·抗癌作用 | 第17-18页 |
| ·减肥作用 | 第18页 |
| ·抗动脉粥样硬化 | 第18页 |
| ·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 | 第18-19页 |
| ·其他作用 | 第19页 |
| ·共轭亚油酸的市场需求 | 第19-20页 |
| ·共轭亚油酸的检测方法 | 第20-23页 |
| ·气相色谱法(GC) | 第2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20-21页 |
| ·气质联用(GC-MS) | 第21-22页 |
| ·毛细管电泳(CE) | 第22页 |
|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UV) | 第22-23页 |
| ·红外检测法(IR) | 第23页 |
| ·核磁共振法(NMR) | 第23页 |
| ·共轭亚油酸的合成方法 | 第23-27页 |
| ·油酸烯丙醇脱水法 | 第23页 |
| ·羟基脂肪酸脱水法 | 第23-24页 |
| ·过渡金属催化异构化法 | 第24页 |
| ·光催化异构化法 | 第24-25页 |
| ·碱催化异构化法 | 第25-27页 |
| ·生物合成法 | 第27页 |
| ·共轭亚油酸的纯化方法 | 第27-31页 |
| ·溶剂分离法 | 第28页 |
| ·尿素包合法 | 第28-29页 |
| ·吸附分离法 | 第29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法 | 第29-30页 |
| ·分子蒸馏法 | 第30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30-31页 |
| ·脂肪酶浓缩法 | 第3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31-33页 |
| 第2章 红花籽油碱催化异构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的工艺研究 | 第33-50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3-34页 |
| ·仪器 | 第33页 |
| ·试剂 | 第33-34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42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34-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实验装置 | 第35-36页 |
| ·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 ·脂肪酸甲酯化 | 第37-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 ·实验装置 | 第37页 |
| ·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 ·色谱条件的选定 | 第38-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共轭亚油酸甲酯及亚油酸甲酯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9-40页 |
| ·均匀试验设计 | 第40-42页 |
| ·均匀设计表 | 第40-41页 |
| ·数据统计方法与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42-46页 |
| ·碱的催化活性 | 第42页 |
| ·溶剂的筛选 | 第42-43页 |
|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碱浓度及油浓度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均匀试验 | 第46-48页 |
| ·方程与参数估计 | 第46-47页 |
| ·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 第47页 |
| ·优化条件验证试验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3章 液液萃取法制备高纯度共轭亚油酸的工艺研究 | 第50-76页 |
| ·引言 | 第50-5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1-52页 |
| ·仪器 | 第51页 |
| ·试剂 | 第51-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61页 |
| ·反相HPLC色谱条件的建立 | 第52-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 ·色谱分析条件的选定 | 第53页 |
| ·共轭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棕桐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53-55页 |
| ·脂肪酸在两相体系中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55-57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 ·实验步骤 | 第56-57页 |
| ·分馏萃取试验 | 第57-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 ·实验装置 | 第58-59页 |
| ·实验步骤 | 第59-60页 |
| ·溶剂回收及产品精制试验 | 第60-61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 ·实验步骤 | 第60-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5页 |
| ·相平衡研究 | 第61-69页 |
| ·萃取剂的筛选 | 第61-66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原料浓度及原料组成的影响 | 第67-68页 |
| ·水含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分馏萃取理论级数计算 | 第69-73页 |
| ·分馏萃取柱的初步实验 | 第73页 |
| ·溶剂回收及产品精制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