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变迁逻辑及创新策略--基于1978年以来的政策文本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学术职业流动亟需政策指导第10页
        1.1.2 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急需政策保障第10-11页
        1.1.3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研究缺乏关注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13页
    1.3 核心概念界定第13-16页
        1.3.1 学术职业第13页
        1.3.2 学术职业流动第13-15页
        1.3.3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第15-16页
    1.4 文献综述第16-21页
        1.4.1 国外有关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研究第16-17页
        1.4.2 国内有关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研究第17-19页
        1.4.3 文献述评第19-21页
第2章 数据来源及方法选取第21-28页
    2.1 理论基础第21-22页
        2.1.1 人力资本理论第21页
        2.1.2 社会流动理论第21-22页
    2.2 数据来源第22-24页
        2.2.1 文本的获取渠道第22-23页
        2.2.2 政策文本获取方法第23-24页
    2.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第24-25页
        2.3.1 研究思路第24-25页
        2.3.2 技术路线图第25页
    2.4 方法选取第25-26页
        2.4.1 文献研究法第26页
        2.4.2 历史分析法第26页
        2.4.3 文本分析法第26页
    2.5 技术支持第26-28页
        2.5.1 计算机自动爬行技术第26-27页
        2.5.2 词频分析技术第27-28页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历史发展第28-44页
    3.1 政府主导时期:政策之肇始(1978-1984)第28-31页
        3.1.1 以出国留学为主的学术职业流动第28-29页
        3.1.2 计划分配式的科技人才流动管理第29-30页
        3.1.3 借调、兼职为主的高校间师资交流模式第30页
        3.1.4 专门化的人才流动政策第30-31页
    3.2 政府主导+市场初涉时期:政策之初建(1985-1998)第31-35页
        3.2.1 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学术职业流动第31-32页
        3.2.2 以建立双向选择机制促进学术职业流动第32-33页
        3.2.3 以科技人才流动政策推进学术职业流动第33页
        3.2.4 以人才专项和人才市场搭建学术职业流动平台第33-34页
        3.2.5 以配套政策创造学术职业流动条件第34-35页
    3.3 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时期:政策之发展(1999-至今)第35-40页
        3.3.1 通过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学术职业流动第36-37页
        3.3.2 加大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第37-38页
        3.3.3 以改进科技人才政策推动学术职业流动第38-39页
        3.3.4 人才市场体系与学术职业流动平台建设第39-40页
        3.3.5 以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学术职业流动第40页
    3.4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变迁的主要特征第40-44页
        3.4.1 流动理念: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引导”第41-42页
        3.4.2 流动机制:从“计划调配”到“双向选择”第42页
        3.4.3 流动意愿:从“被流动”到“要流动”第42-44页
第4章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变迁的宏观图景第44-54页
    4.1 变量和指标体系的设定第44-45页
    4.2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文本计量分析第45-50页
        4.2.1 政策文本数量与高等教育重大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第45-46页
        4.2.2 政策文本的类型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第46-47页
        4.2.3 不同类型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演进情况第47-48页
        4.2.4 政策文本的制定主体及其数量变化第48-49页
        4.2.5 政策文本的文种主题词情况第49-50页
    4.3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形成的特点第50-54页
        4.3.1 政策形成规律:“不稳定性”和“非连续性”第50-51页
        4.3.2 政策形成结构:以“三级权威”为主第51页
        4.3.3 政策形成主体:以“单一权威”为主第51-52页
        4.3.4 政策形成对象:以“非专门化”为主第52-54页
第5章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内容分析第54-61页
    5.1 变量与指标体系设置第54-55页
    5.2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内容的量化分析第55-59页
        5.2.1 从词频看政策作用的演变第55-56页
        5.2.2 从核心词频看政策目标的演变状况第56-57页
        5.2.3 流动方向的演变状况第57-58页
        5.2.4 流动目的的演变状况第58-59页
    5.3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变迁价值取向的特点第59-61页
        5.3.1 由国家本位走向人本本位第59-60页
        5.3.2 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第60页
        5.3.3 从计划性走向市场化第60-61页
第6章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创新的策略选择第61-69页
    6.1 现行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主要问题第61-63页
        6.1.1 政策目标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补救性第61-62页
        6.1.2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体系不健全第62-63页
    6.2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创新的逻辑起点第63-65页
        6.2.1 学术人: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创新的立足点第63-64页
        6.2.2 规律性: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创新的基本原则第64页
        6.2.3 有序自由流动: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创新的目标选择第64-65页
    6.3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创新的基本思路第65-69页
        6.3.1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体系:系统化第65-66页
        6.3.2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制定主体:多元化第66-68页
        6.3.3 学术职业流动政策的制定对象:层次化第68-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第77-79页
附录一 改革开放以来涉及学术职业流动的主要政策条目第79-96页
附录二 科技人才流动政策对比情况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RISPLD2蛋白及CRISPLD2-anti-HMGB1双功能融合蛋白治疗脓毒症小鼠的研究
下一篇:慢病毒介导Persephin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帕金森模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