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54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简述 | 第16-17页 |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 第17-20页 |
1.3.1 肖特基单层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17-18页 |
1.3.2 双层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18页 |
1.3.3 体异质结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18-20页 |
1.3.4 叠层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20页 |
1.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物理过程 | 第20-22页 |
1.5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 第22-24页 |
1.6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 | 第24-29页 |
1.6.1 宽带隙聚合物 | 第24-27页 |
1.6.2 窄带隙聚合物 | 第27-29页 |
1.7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 | 第29-38页 |
1.7.1 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 | 第29-30页 |
1.7.2 富勒烯受体材料 | 第30-38页 |
1.7.2.1 富勒烯简介 | 第30-31页 |
1.7.2.2 PC_(61)BM单加成衍生物 | 第31-32页 |
1.7.2.3 亚甲基-C_(60)单加成衍生物 | 第32-33页 |
1.7.2.4 茚基-C_(60)单加成衍生物 | 第33-34页 |
1.7.2.5 双氢萘基-C_(60)单加成衍生物 | 第34-35页 |
1.7.2.6 喹喔啉基-C_(60)单加成衍生物 | 第35-36页 |
1.7.2.7 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 | 第36-38页 |
1.8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38-40页 |
1.9 本课题的提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4页 |
第二章 烷氧基取代的N-苯富勒烯吡咯烷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 第54-78页 |
2.1 引言 | 第54-5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5-68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5-56页 |
2.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测试 | 第56页 |
2.2.3 产物的合成 | 第56-58页 |
2.2.3.1 FP1的合成 | 第56-57页 |
2.2.3.2 FP2的合成 | 第57页 |
2.2.3.3 FP3的合成 | 第57页 |
2.2.3.4 FP4的合成 | 第57页 |
2.2.3.5 FP5的合成 | 第57-58页 |
2.2.4 产物的表征 | 第58-68页 |
2.2.4.1 氢谱和碳谱表征 | 第58-65页 |
2.2.4.2 质谱表征 | 第65-6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5页 |
2.3.1 紫外-可见吸收 | 第68-69页 |
2.3.2 电化学性质 | 第69-70页 |
2.3.3 基于P3HT:FP器件的光伏性能 | 第70-72页 |
2.3.4 基于P3HT:FP器件的电子迁移率 | 第72-74页 |
2.3.5 基于PTB7:FP器件的光伏性能 | 第74-7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第三章 胺基和噻吩取代的N-苯富勒烯吡咯烷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 第78-99页 |
3.1 引言 | 第78-7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9-89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79-80页 |
3.2.2 钙钛矿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测试 | 第80页 |
3.2.2.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测试 | 第80页 |
3.2.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测试 | 第80页 |
3.2.3 产物的合成 | 第80-81页 |
3.2.3.1 FP6的合成 | 第80-81页 |
3.2.3.2 FP7的合成 | 第81页 |
3.2.3.3 FP8的合成 | 第81页 |
3.2.3.4 FP9的合成 | 第81页 |
3.2.4 产物的表征 | 第81-89页 |
3.2.4.1 氢谱和碳谱表征 | 第81-88页 |
3.2.4.2 质谱表征 | 第88-8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9-97页 |
3.3.1 紫外-可见吸收 | 第89-90页 |
3.3.2 电化学性质 | 第90-91页 |
3.3.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91-92页 |
3.3.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及电子迁移率 | 第92-97页 |
3.3.4.1 基于P3HT:FP器件的光伏性能 | 第92-94页 |
3.3.4.2 基于P3HT:FP器件的电子迁移率 | 第94-96页 |
3.3.4.3 基于PTB7:FP器件的光伏性能 | 第96-9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四章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99-100页 |
附录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