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农商行普惠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国内外发展经验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2.1 普惠信贷的理论概述 | 第15-16页 |
2.1.1 普惠信贷的含义 | 第15页 |
2.1.2 普惠信贷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 风险管理的理论概述 | 第16-18页 |
2.2.1 风险管理的含义 | 第16-17页 |
2.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 第17-18页 |
2.3 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概述 | 第18-21页 |
2.3.1 信贷风险管理的含义 | 第18页 |
2.3.2 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3 Y农商行普惠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1-31页 |
3.1 Y农商行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21页 |
3.2 Y农商行普惠金服项目介绍 | 第21-22页 |
3.3 Y农商行普惠信贷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3.3.1 普惠信贷简介 | 第22-23页 |
3.3.2 普惠信贷特殊性 | 第23页 |
3.3.3 普惠信贷基础数据 | 第23-24页 |
3.4 Y农商行普惠信贷风险管理背景 | 第24-26页 |
3.4.1 经济下行加速普惠信贷不良暴露 | 第24-25页 |
3.4.2 普惠信贷担保圈风险显现 | 第25页 |
3.4.3 民间借贷融资信息不对称 | 第25-26页 |
3.4.4 实体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隐患较大 | 第26页 |
3.5 Y农商行普惠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第26-31页 |
3.5.1 普惠信贷贷款质量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3.5.2 普惠信贷不良数据分析 | 第27-29页 |
3.5.3 普惠信贷风险趋势分析 | 第29-31页 |
4 Y农商行普惠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4.1 普惠信贷风险管控队伍专业性不足 | 第31-32页 |
4.1.1 普惠客户经理数量不足 | 第31-32页 |
4.1.2 风险管控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 第32页 |
4.1.3 风险管控队伍责任意识不强 | 第32页 |
4.2 普惠信贷流程管理不到位 | 第32-33页 |
4.2.1 贷前准入不够严格 | 第32-33页 |
4.2.2 贷中用信不够严谨 | 第33页 |
4.2.3 贷后管理严重缺位 | 第33页 |
4.3 普惠信贷风险管理配套技术落后 | 第33-34页 |
4.4 普惠信贷风险管理责任约束不足 | 第34页 |
4.5 普惠信贷不良贷款化解乏力 | 第34-35页 |
5 Y农商行普惠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35-39页 |
5.1 普惠风险管控队伍建设缺乏长远性 | 第35页 |
5.1.1 普惠客户经理梯队建设不足 | 第35页 |
5.1.2 风险管控人员缺乏系统培训 | 第35页 |
5.1.3 风险管控队伍合规观念淡薄 | 第35页 |
5.2 普惠信贷流程各环节缺乏校验检查 | 第35-37页 |
5.2.1 贷前调查缺乏核实和交叉验证 | 第35-36页 |
5.2.2 贷中用信审核不严 | 第36页 |
5.2.3 贷后检查检不受重视、技能落后 | 第36-37页 |
5.3 普惠信贷数据集成及风险预警系统不完善 | 第37页 |
5.3.1 缺乏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 | 第37页 |
5.3.2 缺乏富有实效的数据库系统 | 第37页 |
5.4 普惠信贷风险管理考核不合理 | 第37-38页 |
5.4.1 风险管理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 第37页 |
5.4.2 风险管理考核重处罚、轻奖励 | 第37-38页 |
5.5 普惠不良贷款清降缺乏有效抓手 | 第38-39页 |
5.5.1 普惠客户信用意识薄弱 | 第38页 |
5.5.2 普惠贷款缺乏有力担保 | 第38页 |
5.5.3 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单一 | 第38-39页 |
6 提升Y农商行普惠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 第39-48页 |
6.1 加强普惠客户经理的培养和优化 | 第39-40页 |
6.1.1 重视普惠客户经理梯队建设 | 第39页 |
6.1.2 强化普惠信贷业务知识培训 | 第39页 |
6.1.3 加强行为管理与合规教育 | 第39-40页 |
6.2 规范普惠信贷流程风险把控 | 第40-42页 |
6.2.1 贷前调查强调交叉验证和数据核实 | 第40-41页 |
6.2.2 贷中强调小微部审批把关 | 第41页 |
6.2.3 贷后注重定期摸排贷款质量 | 第41-42页 |
6.3 加强普惠信贷的配套技术支持 | 第42-44页 |
6.3.1 强调多系统联动收集信息 | 第42页 |
6.3.2 利用大数据系统助力验证 | 第42-43页 |
6.3.3 健全普惠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 第43-44页 |
6.4 完善普惠信贷责任制度 | 第44-45页 |
6.4.1 规范普惠类不良贷款尽职评价 | 第44页 |
6.4.2 加大普惠类不良贷款考核力度 | 第44-45页 |
6.4.3 实行普惠信用风险名单化管理 | 第45页 |
6.5 加强普惠不良资产盘活 | 第45-47页 |
6.5.1 开展利息预储工作,培养信用习惯 | 第45页 |
6.5.2 利用政府普惠平台,增强外部担保 | 第45-46页 |
6.5.3 丰富处置清收方式,提高清降效率 | 第46页 |
6.5.4 打造普惠清收队伍,实现联动清收 | 第46-47页 |
6.6 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 第47-48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48-49页 |
7.1 结论 | 第48页 |
7.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