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国际关系论文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澜湄合作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20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页
        (二) 选题缘由第10-12页
        (三) 选题意义第12页
    二、研究内容及问题第12-13页
        (一) 主要内容第12-13页
        (二) 研究问题第13页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3-15页
        (一)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二) 研究思路第14-15页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一) 建构主义第15-16页
        (二) 澜湄合作第16页
    五、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六、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7-20页
        (一) 创新所在第17-18页
        (二) 不足之处第18-19页
        (三) 难点所在第19-20页
第一章 建构主义范式下的区域合作模式第20-32页
    第一节 (次)区域合作模式中的主体间性第20-23页
        一、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第21-22页
        二、区域合作中的主体间性第22-23页
    第二节 (次)区域合作模式中的认同规范第23-26页
        一、国家利益与区域认同第24-25页
        二、规范构建与区域合作第25-26页
    第三节 (次)区域合作模式中的集体身份第26-30页
        一、个体身份与集体身份第27-28页
        二、集体身份与区域合作第28-30页
    小结第30-32页
第二章 澜湄合作中的主体间性、规范规制与集体身份第32-44页
    第一节 地区架构与澜湄合作:多维多元的微区域合作第32-35页
        一、澜湄合作机制的启动第33-34页
        二、澜湄合作机制的意义第34-35页
    第二节 澜湄合作中的主体间性与集体身份第35-39页
        一、澜湄国家间主体间性的建构与维持第36-37页
        二、澜湄国家集体身份的建构与内化第37-39页
    第三节 澜湄合作中的文化互动与规范规制第39-42页
        一、澜湄合作中的文化互动第39-40页
        二、澜湄合作中的规范规制第40-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中国参与澜湄合作及其启示第44-52页
    第一节 中国参与澜湄合作机制的角色选择与利益界定第44-47页
        一、中国国家身份与角色选择的变迁第44-46页
        二、进程维护与利益界定:中国的选择与应对第46-47页
    第二节 关于澜湄合作的几点思考第47-50页
        一、内容原则第48-49页
        二、策略路径第49-50页
    小结第50-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太雷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下一篇:运用ICT辅助提升中学生修辞能力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