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论文

苦杏仁苷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苦杏仁简介第14页
    1.2 苦杏仁苷简介第14-15页
    1.3 苦杏仁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5页
        1.3.1 免疫调节第15页
        1.3.2 止咳平喘第15页
        1.3.3 抗肿瘤作用第15页
        1.3.4 其他作用第15页
    1.4 苦杏仁苷提取纯化研究进展第15-18页
        1.4.1 提取溶剂比较第15页
        1.4.2 苦杏仁苷提取纯化工艺流程第15-16页
        1.4.3 苦杏仁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4 苦杏仁苷纯化方法研究进展第17-18页
    1.5 苦杏仁苷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第18页
    1.6 苦杏仁苷稳定性研究进展第18-19页
    1.7 课题设计与研究意义第19-21页
        1.7.1 研究目的第19页
        1.7.2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9-20页
        1.7.3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苦杏仁苷HPLC检测方法研究第21-28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1页
        2.2.1 实验仪器第21页
        2.2.2 实验试剂第21页
        2.2.3 实验材料第21页
    2.3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HPLC法第21-27页
        2.3.1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21-22页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2页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22-23页
        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3-24页
        2.3.5 精密度试验第24页
        2.3.6 重复性试验第24-25页
        2.3.7 稳定性实验第25页
        2.3.8 加样回收试验第25-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苦杏仁中苦杏仁苷提取精制工艺研究第28-46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8页
        3.2.1 实验仪器第28页
        3.2.2 实验试剂第28页
        3.2.3 实验样品第28页
    3.3 提取精制工艺考察第28-32页
        3.3.1 前处理研究第29页
        3.3.2 脱脂研究第29-30页
        3.3.3 提取溶剂选择第30-31页
        3.3.4 纯化方法研究第31-32页
        3.3.5 干燥方法研究第32页
        3.3.6 本工艺流程图第32页
        3.3.7 本工艺优点第32页
    3.4 提取条件优化第32-41页
        3.4.1 提取条件单因素实验第32-36页
        3.4.2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第36-41页
    3.5 纯化工艺优化第41-45页
        3.5.1 结晶溶剂量对结晶的影响第41-42页
        3.5.2 结晶时间对结晶的影响第42-43页
        3.5.3 结晶次数对结晶的影响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苦杏仁苷母液的富集与精制工艺研究第46-59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6页
        4.2.1 实验仪器第46页
        4.2.2 实验试剂第46页
    4.3 母液预处理第46-47页
    4.4 大孔树脂富集工艺考察第47-57页
        4.4.1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第47页
        4.4.2 静态吸附和解吸率的测定第47-48页
        4.4.3 树脂的动态吸附实验第48-53页
        4.4.4 动态洗脱实验第53-57页
    4.5 母液精制工艺研究第57页
    4.6 本工艺分析与总结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苦杏仁苷提取精制中试放大试验研究第59-65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9-60页
        5.2.1 实验仪器第59页
        5.2.2 实验试剂第59页
        5.2.3 实验样品第59-60页
    5.3 中试实验流程图第60页
    5.4 十公斤级中试实验过程第60-61页
        5.4.1 前处理与含量测定第60页
        5.4.2 苦杏仁苷提取精制第60-61页
    5.5 百公斤级中试试验过程第61-62页
        5.5.1 前处理与含量测定第61页
        5.5.2 苦杏仁苷提取精制第61-62页
    5.6 小试实验与中试实验过程结果比较第62页
    5.7 中试实验分析与总结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苦杏仁苷质量评价第65-72页
    6.1 引言第65页
    6.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65页
        6.2.1 实验仪器第65页
        6.2.2 实验试剂第65页
        6.2.3 实验样品第65页
    6.3 苦杏仁苷理化性质研究第65-67页
        6.3.1 性状第65-66页
        6.3.2 干燥失重第66页
        6.3.3 苦杏仁苷纯度检测第66-67页
    6.4 苦杏仁苷稳定性研究第67-71页
        6.4.1 溶剂对苦杏仁苷稳定性的影响第67-68页
        6.4.2 溶液pH对苦杏仁苷稳定性的影响第68-69页
        6.4.3 温度对苦杏仁苷稳定性的影响第69-70页
        6.4.4 贮存时间对苦杏仁苷稳定性的影响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皮冠状动脉旋磨术在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