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58页 |
1.1 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 | 第9-15页 |
1.1.1 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9页 |
1.1.2 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的特点 | 第9页 |
1.1.3 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1.1.4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率 | 第10-11页 |
1.1.5 毛细管电泳类型 | 第11-14页 |
1.1.6 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1.2 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 第15-21页 |
1.2.1 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1.2.2 电致化学发光的定义及特点 | 第16页 |
1.2.3 电致化学发光的发光原理 | 第16-19页 |
1.2.4 电致化学发光的信号增强研究 | 第19-21页 |
1.3 基于Ru(bpy)_3~(2+)的CE-ECL耦合技术 | 第21-37页 |
1.3.1 CE-ECL分离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21页 |
1.3.2 CE-ECL检测技术的实验装置 | 第21-24页 |
1.3.3 CE-ECL效率的研究 | 第24-31页 |
1.3.4 CE-ECL在药物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 第31-37页 |
1.3.5 小结与展望 | 第37页 |
1.4 本文立意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58页 |
第二章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小鼠血浆中的氯普噻吨 | 第58-70页 |
2.1 引言 | 第58-5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59页 |
2.2.2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59-60页 |
2.2.3 血浆预处理 | 第6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9页 |
2.3.1 氯普噻吨对Ru(bpy)_3~(2+)的电化学发光行为 | 第60-61页 |
2.3.2 检测池中条件的优化 | 第61-63页 |
2.3.3 分离条件优化 | 第63-67页 |
2.3.4 线性范围、精密度和检出限 | 第67页 |
2.3.5 样品分析 | 第67-68页 |
2.3.6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第三章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测定红花石蒜中的多花水仙碱 | 第70-81页 |
3.1 引言 | 第70-7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71页 |
3.2.2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71页 |
3.2.3 样品处理 | 第71-7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0页 |
3.3.1 多花水仙碱的Ru(bpy)_3~(2+)的电化学发光行为 | 第72-73页 |
3.3.2 检测池中条件的优化 | 第73-74页 |
3.3.3 分离条件优化 | 第74-78页 |
3.3.4 线性范围、精密度和检出限 | 第78页 |
3.3.5 红花石蒜样品分析及回收实验 | 第78-79页 |
3.3.6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1页 |
第四章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用于同步检测红花石蒜鳞茎中的高石蒜碱和石蒜伦碱 | 第81-95页 |
4.1 引言 | 第81-8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2-83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82-83页 |
4.2.2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83页 |
4.2.3 样品处理 | 第8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3页 |
4.3.1 高石蒜碱和石蒜伦碱的Ru(bpy)_3~(2+)电化学发光行为 | 第83-84页 |
4.3.2 检测池中条件的优化 | 第84-86页 |
4.3.3 分离条件优化 | 第86-91页 |
4.3.4 线性范围、精密度和俭出限 | 第91页 |
4.3.5 红花石蒜样品分析及回收实验 | 第91-92页 |
4.3.6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