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1.3.1 可持续生计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2 乡村旅游影响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22-29页 |
2.1 乡村旅游基础研究 | 第22-23页 |
2.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乡村旅游对乡村地区的作用 | 第23页 |
2.2 可持续生计基础研究 | 第23-26页 |
2.3 乡村旅游与可持续生计之间的相互影响 | 第26-27页 |
2.3.1 乡村旅游对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2 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对乡村旅游的影响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锡崖沟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 第29-37页 |
3.1 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9页 |
3.1.2 土壤植被 | 第29-30页 |
3.1.3 气候水文 | 第30页 |
3.2 发展历程 | 第30-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锡崖沟农户生计资本调查与分析 | 第37-49页 |
4.1 生计资本指标量化设计 | 第37-41页 |
4.1.1 自然资本指标 | 第37页 |
4.1.2 物质资本指标 | 第37-38页 |
4.1.3 人力资本指标 | 第38-39页 |
4.1.4 社会资本指标 | 第39-40页 |
4.1.5 金融资本指标 | 第40-41页 |
4.2 数据收集 | 第41-42页 |
4.3 调查数据分析 | 第42-48页 |
4.3.1 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4.3.2 农户生计资本分析 | 第43-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锡崖沟农户生计策略分析 | 第49-57页 |
5.1 农户生计策略类型 | 第49-53页 |
5.1.1 农业生产类 | 第49-50页 |
5.1.2 旅游服务类 | 第50-52页 |
5.1.3 打工就业类 | 第52-53页 |
5.2 乡村旅游对生计策略的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5.2.1 改变土地利用结构 | 第53-54页 |
5.2.2 改变农户收入结构 | 第54-55页 |
5.2.3 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 | 第55页 |
5.3 乡村旅游对生计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55-56页 |
5.3.1 农户收入增加 | 第55-56页 |
5.3.2 居民食物种类多样性化 | 第56页 |
5.3.3 优良的自然环境成为可持续生计的必要条件 | 第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