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行星滚柱丝杠副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行星滚柱丝杠副运动学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行星滚柱丝杠接触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行星滚柱丝杠副机构学与结构参数分析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行星滚柱丝杠副机构学分析 | 第16-19页 |
2.2.1 空间螺旋理论 | 第16-17页 |
2.2.2 行星滚柱丝杠副机构学分析 | 第17-19页 |
2.3 行星滚柱丝杠副参数分析 | 第19-24页 |
2.3.1 行星滚柱丝杠副结构参数 | 第19-20页 |
2.3.2 行星滚柱丝杠副工作参数 | 第20-22页 |
2.3.3 行星滚柱丝杠副装配参数 | 第22-24页 |
2.4 小结 | 第24-26页 |
3 行星滚柱丝杠副运动分析 | 第26-36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行星滚柱丝杠副的运动关系 | 第26-30页 |
3.2.1 纯滚动条件下运动分析 | 第26-29页 |
3.2.2 滚滑条件下运动分析 | 第29-30页 |
3.3 行星滚柱丝杠副实例分析 | 第30-31页 |
3.4 虚拟样机分析 | 第31-35页 |
3.4.1 虚拟样机 | 第32-34页 |
3.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4 行星滚柱丝杠副接触分析 | 第36-5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接触分析 | 第36-43页 |
4.2.1 Hertz接触理论 | 第36-37页 |
4.2.2 点接触螺纹接触对接触强度理论研究 | 第37-42页 |
4.2.3 考虑载荷分布不均时接触强度理论研究 | 第42-43页 |
4.3 接触变形分析 | 第43-46页 |
4.4 设计实例接触分析 | 第46-52页 |
4.4.1 滚柱与丝杠啮合副轴向临界载荷 | 第46-48页 |
4.4.2 滚柱与螺母啮合副轴向临界载荷 | 第48-49页 |
4.4.3 螺纹接触对接触点处相对趋近量 | 第49-50页 |
4.4.4 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4.5 行星滚柱丝杠副承载能力与接触角和螺旋角之间关系 | 第51-52页 |
4.5 基于ANSYS的弹性接触分析 | 第52-55页 |
4.5.1 螺纹接触对分析模型 | 第52-53页 |
4.5.2 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6 小结 | 第55-56页 |
5 支撑方式对行星滚柱丝杠副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56-64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行星滚柱丝杠副支撑方式和理论分析 | 第56-60页 |
5.2.1 支撑方式 | 第56-57页 |
5.2.2 丝杠在不同支撑方式下的理论变形分析 | 第57-59页 |
5.2.3 实例分析 | 第59-60页 |
5.3 基于ANSYS的不同支承方式下丝杠应变分析 | 第60-63页 |
5.3.1 丝杠分析模型 | 第60-61页 |
5.3.2 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5.4 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