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提高TiO_2吸附性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吸附类型及影响因素 | 第12页 |
1.2.2 提高TiO_2吸附性的方法 | 第12-15页 |
1.3 提高TiO_2选择性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印迹型TiO_2实现选择性吸附 | 第15-16页 |
1.3.2 控制催化剂的孔道尺寸 | 第16页 |
1.3.3 表面修饰可识别性基团 | 第16-17页 |
1.3.4 调节和控制表面电荷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项目来源 | 第18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与实验方法 | 第20-30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0-21页 |
2.2 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与表征 | 第21-23页 |
2.2.1 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改性 | 第21-22页 |
2.2.2 TiO_2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2-23页 |
2.3 TiO_2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实验 | 第23-24页 |
2.4 TiO_2纳米材料的吸附实验 | 第24-28页 |
2.4.1 单因素吸附实验 | 第24-25页 |
2.4.2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25-26页 |
2.4.3 等温吸附实验 | 第26-27页 |
2.4.4 吸附热力学 | 第27-28页 |
2.5 染料的选择性去除实验 | 第28-30页 |
2.5.1 单一染料和混合染料的光催化去除实验 | 第28页 |
2.5.2 混合染料的选择性吸附实验 | 第28-30页 |
第3章 改性TiO_2纳米材料对染料的去除效果研究及材料表征分析 | 第30-40页 |
3.1 改性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30页 |
3.2 改性TiO_2纳米材料对染料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30-33页 |
3.3 改性TiO_2纳米材料的表征分析 | 第33-39页 |
3.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3-34页 |
3.3.2 N_2吸附-脱附曲线和孔径分布分析 | 第34-36页 |
3.3.3 SEM和TEM表征分析 | 第36-38页 |
3.3.4 FT-IR表征分析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CO_3~(2-)(0.15)/TiO_2纳米材料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40-52页 |
4.1 不同因素对CO_3~(2-)(0.15)/TiO_2吸附去除染料的影响 | 第40-43页 |
4.1.1 催化剂的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2 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3 染料的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 CO_3~(2-)(0.15)/TiO_2对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3-45页 |
4.3 不同温度下CO_3~(2-)(0.15)/TiO_2对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拟合 | 第45-49页 |
4.3.1 CO_3~(2-)(0.15)/TiO_2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拟合 | 第45-47页 |
4.3.2 CO_3~(2-)(0.15)/TiO_2对碱性品红的吸附等温线拟合 | 第47-49页 |
4.4 CO_3~(2-)(0.15)/TiO_2对染料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CO_3~(2-)(0.15)/TiO_2纳米材料对染料的选择性去除研究 | 第52-57页 |
5.1 污染物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52页 |
5.2 单一染料和混合染料的光催化去除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5.2.1 单一染料的光催化去除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2.2 混合染料的光催化去除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5.3 选择性吸附去除染料的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