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植物叶片衰老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 第11-14页 |
1.1.1 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的变化 | 第11-13页 |
1.1.2 关于植物衰老的假说 | 第13-14页 |
1.1.3 延缓叶片衰老的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 厚皮甜瓜叶片衰老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赤霉素和抗坏血酸对于延缓植物衰老的作用 | 第15-16页 |
1.3.1 赤霉素在延缓植物衰老上的作用 | 第15-16页 |
1.3.2 抗坏血酸在延缓植物衰老上的作用 | 第16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2 试验处理 | 第18-19页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19-20页 |
2.3.1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3.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3.3 丙二醛含量及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测定 | 第19页 |
2.3.4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19页 |
2.3.5 叶绿素荧光参数 | 第19-20页 |
2.3.6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 第20页 |
2.3.7 果实产量和品质测定 | 第20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9页 |
3.1 坐果节位叶片早衰机理探究 | 第21-25页 |
3.1.1 坐果节位叶片与主蔓相邻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比较 | 第21页 |
3.1.2 坐果节位叶片与主蔓相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比较 | 第21-22页 |
3.1.3 坐果节位叶片与主蔓相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比较 | 第22-23页 |
3.1.4 坐果节位叶片与主蔓相邻叶片丙二醛含量变化比较 | 第23页 |
3.1.5 坐果节位叶片与主蔓相邻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变化比较 | 第23-24页 |
3.1.6 坐果节位叶片与主蔓相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比较 | 第24-25页 |
3.2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早衰的影响 | 第25-31页 |
3.2.1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5页 |
3.2.2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3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4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3.2.5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6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7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8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 外源抗坏血酸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早衰的影响 | 第31-39页 |
3.3.1 外源抗坏血酸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3.3.2 外源抗坏血酸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3 外源抗坏血酸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4 外源抗坏血酸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3.3.5 外源抗坏血酸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6 外源抗坏血酸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7 外源抗坏血酸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8 外源抗坏血酸对厚皮甜瓜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4页 |
4.1 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早衰机理相关分析 | 第39-40页 |
4.2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早衰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40-42页 |
4.3 外源抗坏血酸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早衰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作者简历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