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银行石家庄分行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5-18页 |
2.1 离岸金融业务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离岸金融业务含义 | 第15页 |
2.1.2 离岸金融业务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 离岸金融业务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2.1 金融创新理论 | 第16页 |
2.2.2 金融地域运动理论 | 第16-17页 |
2.2.3 供给需求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P银行石家庄分行离岸金融业务现状分析 | 第18-23页 |
3.1 P银行石家庄分行概述 | 第18-19页 |
3.1.1 P银行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3.1.2 P银行石家庄分行发展历程 | 第19页 |
3.2 P银行石家庄分行离岸金融业务现状 | 第19-21页 |
3.2.1 经营数据不容乐观 | 第19-20页 |
3.2.2 客户基础薄弱 | 第20-21页 |
3.2.3 产品结构单一 | 第21页 |
3.2.4 营销能力不足 | 第21页 |
3.2.5 创新力度疲软 | 第21页 |
3.3 P银行石家庄分行离岸金融业务拓展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3.3.1 市场竞争的产物 | 第21-22页 |
3.3.2 市场需求的推动 | 第22页 |
3.3.3 经济一体化的拓展 | 第22页 |
3.3.4 业务突破的夙求 | 第22-23页 |
第四章 P银行石家庄分行离岸金融业务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41页 |
4.1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30页 |
4.1.1 政治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4.1.2 经济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4.1.3 区位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4.1.4 科技因素分析 | 第30页 |
4.2 行业竞争因素分析 | 第30-38页 |
4.2.1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 第30-34页 |
4.2.2 替代业务威胁分析 | 第34-35页 |
4.2.3 市场情况分析 | 第35页 |
4.2.4 对标行情况分析 | 第35-38页 |
4.3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4.3.1 集团商誉分析 | 第38-39页 |
4.3.2 人力资源分析 | 第39页 |
4.3.3 软硬件条件分析 | 第39-40页 |
4.3.4 财务运作分析 | 第40页 |
4.3.5 市场拓展分析 | 第40-41页 |
第五章 P银行石家庄分行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 第41-48页 |
5.1 客户拓展策略 | 第41-42页 |
5.1.1 客户体系搭建与分层 | 第41页 |
5.1.2 客户关系维护与提升 | 第41-42页 |
5.1.3 强化客户CRM系统性管理 | 第42页 |
5.2 离岸金融产品与服务策略 | 第42-45页 |
5.2.1 离岸产品体系创新 | 第42-43页 |
5.2.2 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 第43-44页 |
5.2.3 市场渠道多元化拓展 | 第44页 |
5.2.4 综合服务品质提升 | 第44-45页 |
5.2.5 业务定价市场导向 | 第45页 |
5.3 离岸金融业务区位策略 | 第45-46页 |
5.3.1 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地缘区位优势策略 | 第45页 |
5.3.2 依托一带一路政治区位优势策略 | 第45-46页 |
5.4 离岸金融业务营销策略 | 第46-47页 |
5.4.1 河北地区市场分层、分类营销 | 第46页 |
5.4.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下应对策略 | 第46-47页 |
5.5 离岸金融业务合规管理 | 第47页 |
5.5.1 内外部监管政策下发展策略 | 第47页 |
5.5.2 国内外反洗钱形势下拓展策略 | 第47页 |
5.6 推广互联网+离岸金融业务的在线平台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6.2 本论文的研究局限性 | 第49页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