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小麦降落值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1.1 小麦降落值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4-15页 |
1.1.2 小麦降落值与千粒重的研究 | 第15页 |
1.1.3 小麦降落值与穗发芽的研究 | 第15-16页 |
1.1.4 小麦降落值与α-淀粉酶关系的研究 | 第16-17页 |
1.1.5 降落值相关分子研究 | 第17页 |
1.1.6 降落值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 α-淀粉酶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1 α-淀粉酶在麦类作物中的分布 | 第18页 |
1.2.2 禾本科作物中α-淀粉酶基因类型及调控因素 | 第18-19页 |
1.2.3 α-淀粉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3 分子标记 | 第19-23页 |
1.3.1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 | 第19-20页 |
1.3.2 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3 TRAP标记的研究及应用 | 第21-23页 |
2 引言 | 第23-25页 |
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页 |
2.2 研究的内容 | 第23-25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5-32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3.2 试验仪器 | 第25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25-31页 |
3.3.1 小麦降落值的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3.3.2 分子标记的设计方法 | 第27-29页 |
3.3.3 主要试剂及配置方法 | 第29-30页 |
3.3.4 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 第30页 |
3.3.5 凝胶电泳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1-32页 |
3.4.1 降落值的分析 | 第31页 |
3.4.2 条带统计 | 第31页 |
3.4.3 多态性比率及PIC值 | 第31页 |
3.4.4 标记与表型性状分析 | 第31-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51页 |
4.1 小麦降落值分析 | 第32-34页 |
4.1.1 86份小麦降落值分析 | 第32-33页 |
4.1.2 320 份小麦降落值分析 | 第33-34页 |
4.2 小麦基因组DNA质量检测 | 第34-35页 |
4.3 TRAP-PCR扩增引物的筛选与分析 | 第35-37页 |
4.4 86份小麦自然群体开发分子标记 | 第37-46页 |
4.4.1 TRAP引物扩增效率分析 | 第37-40页 |
4.4.2 86份小麦降落值与多态性位点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4.4.3 86份小麦降落值与扩增带型相关性分析 | 第41-46页 |
4.5 320 份小麦自然群体材料验证标记 | 第46-51页 |
4.5.1 320 份小麦降落值与多态性位点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8页 |
4.5.2 320 份小麦降落值与扩增带型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1页 |
5 讨论 | 第51-53页 |
5.1 小麦降落值分析 | 第51页 |
5.2 TRAP标记扩增效率分析 | 第51-52页 |
5.3 TRAP标记的可行性分析 | 第52页 |
5.4 TRAP标记分析验证 | 第52-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附录A | 第61-66页 |
附录B | 第66-74页 |
附录C | 第74-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