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光催化 | 第14-18页 |
1.2.1 光催化原理 | 第14-15页 |
1.2.2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 第15-18页 |
1.3 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8-24页 |
1.3.1 单一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8页 |
1.3.2 异质结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8-24页 |
1.4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4.1 钒酸盐光催化材料 | 第24-25页 |
1.4.2 铌酸盐光催化材料 | 第25-26页 |
1.4.3 碳光催化材料 | 第26页 |
1.4.4 氮化碳光催化材料 | 第26-27页 |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7-31页 |
1.5.1 选题来源 | 第27页 |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的选题背景 | 第27-28页 |
1.5.3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28页 |
1.5.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BiVO_4异相结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可见光下降解四环素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31-43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2.4 结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Ag_3VO_4基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可见光下降解污染物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43-66页 |
3.1 Ag_3VO_4/WO_3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可见光下降解四环素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43-54页 |
3.1.1 引言 | 第43-44页 |
3.1.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3.1.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3.1.4 结论 | 第53-54页 |
3.2 Ag_3VO_4/BiVO_4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染料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54-66页 |
3.2.1 引言 | 第54-55页 |
3.2.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3.2.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3.2.4 结论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碳材料基多组分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可见光下光催化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66-104页 |
4.1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BiOI/MnNb_2O_6p-n结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可见光下降解抗生素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66-82页 |
4.1.1 引言 | 第66-67页 |
4.1.2 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4.1.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0页 |
4.1.4 结论 | 第80-82页 |
4.2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BiVO_4/g-C_3N_4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可见光下降解抗生素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82-94页 |
4.2.1 引言 | 第82-83页 |
4.2.2 实验部分 | 第83-84页 |
4.2.3 结果与讨论 | 第84-93页 |
4.2.4 结论 | 第93-94页 |
4.3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ZnNb_2O_6/g-C_3N_4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可见光下分解水产氢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94-104页 |
4.3.1 引言 | 第94-95页 |
4.3.2 实验部分 | 第95-96页 |
4.3.3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3页 |
4.3.4 结论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104-108页 |
5.1 结论 | 第104-106页 |
5.2 创新点 | 第106页 |
5.3 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8页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中英文符号和缩写对照表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