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高新技术企业 | 第13-14页 |
二、研发投入 | 第14页 |
三、科技税收政策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文献与政策回顾 | 第15-24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市场失灵理论 | 第15-16页 |
二、企业研发投入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8-21页 |
一、国外文献回顾 | 第18-19页 |
二、国内文献回顾 | 第19-20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国外科技税收政策 | 第21-24页 |
一、美国的科技税收政策 | 第21页 |
二、瑞典科技税收政策 | 第21-22页 |
三、以色列科技税收政策 | 第22-23页 |
四、国外税收政策带来的启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及科技税收政策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 第24-26页 |
一、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二、企业现状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 | 第26-29页 |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 | 第26-28页 |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税收政策 | 第29-34页 |
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税收优惠税种 | 第29-31页 |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优惠政策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34-44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34-38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二、模型建构 | 第35-36页 |
三、变量选取 | 第36页 |
四、样本与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五、统计软件与实证过程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 | 第38-41页 |
一、研发投入及强度 | 第38-39页 |
二、科技税收 | 第39-40页 |
三、企业规模及技术人员规模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实证过程与讨论 | 第41-44页 |
一、平稳性分析 | 第41页 |
二、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三、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四、结果讨论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第44-50页 |
第一节 高新技术企业应合理做好税务筹划与研发管理 | 第44-47页 |
一、提升企业税务筹划水平 | 第44-46页 |
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推动研发管理 | 第46-47页 |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需重视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与培养 | 第47-48页 |
一、科技人才的激励 | 第47页 |
二、科技人才的培养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政府要从税种、规模与行业引导等完善科技税收体系 | 第48-50页 |
一、应从直接、单一税收转向间接和多税种并重 | 第48页 |
二、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与行业特点从税收政策上进行引导 | 第48-49页 |
三、从高新技术企业其他特点方面进行引导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0-52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