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实物证据鉴真规则研究--以证据保管链机制的若干现存问题为切入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言第10-21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的价值第11-12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一)研究的思路第13页
        (二)研究的方法第13-14页
    四、相关文献综述第14-21页
        (一)文献构成的定量分析第14-17页
        (二)文献内容的定性分析第17-21页
第一章 我国刑事证据保管环节的主要问题:基于若干案例的考察第21-30页
    第一节 案例的引入第21-25页
        一、快播案与《刑事审判参考》第873号案:电子数据鉴真的正反经验第21-23页
        二、传统物证的鉴真:以毒品案件为例第23-24页
        三、四案的简单小结第24-25页
    第二节 问题的引出:鉴真规则的功能缺位第25-30页
        一、鉴真规则不严导致审前取证简单化第27页
        二、鉴真规则缺失导致证据保管粗疏化第27-28页
        三、鉴真规则失灵导致证据排除困难化第28-30页
第二章 鉴真规则的学理基础第30-43页
    第一节 实物证据鉴真规则的内涵第30-37页
        一、“鉴真”的语词诠释第30-31页
        二、鉴真规则与证据属性的理论联系第31-34页
        三、鉴真与相关概念的内涵辨析第34-37页
    第二节 鉴真的性质与逻辑起点第37-39页
        一、鉴真的性质:基础、预备和铺垫第37页
        二、鉴真的逻辑起点:推定不真第37-39页
    第三节 鉴真规则的证据法理论渊源第39-43页
        一、吉尔伯特(Gilbert):自我鉴真的雏形第40页
        二、边沁(Bentham):相关性基础上的证据排除第40-41页
        三、麦考密克(McCormick):书证的“确证”第41-43页
第三章 我国确立实物证据鉴真规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43-48页
    第一节 确立实物证据鉴真规则的必要性分析第43-46页
        一、宏观: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第43-44页
        二、中观:优化诉讼程序设计与保障证明效果的客观基础第44-45页
        三、微观:个案中审查判断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前提要件第45-46页
    第二节 确立实物证据鉴真规则的可行性条件第46-48页
        一、现有规定与实践的有益经验总结第46-47页
        二、域外相似制度的“扬弃”式借鉴第47-48页
第四章 实物证据鉴真规则的分类式构建第48-80页
    第一节 概述第48-50页
    第二节 物证鉴真规则第50-59页
        一、现行证据规范中的物证鉴真第50-51页
        二、规则的重构:三类鉴真方法的运用分析第51-59页
    第三节 书证鉴真规则第59-65页
        一、现行证据规范中的书证鉴真第59页
        二、规则的重构:两类鉴真方法的运用分析第59-65页
    第四节 电子数据鉴真规则第65-73页
        一、现行证据规范中的电子数据鉴真第65-67页
        二、规则的重构:三类鉴真方法的运用分析第67-73页
    第五节 视听资料鉴真规则第73-76页
        一、现行证据规范中的视听资料鉴真第73页
        二、规则的重构:两类鉴真方法的运用分析第73-76页
    第六节 鉴真不能的补救与后果:排除机制的合理设定第76-80页
        一、现状:鉴真不能的排除后果失之于宽第76-77页
        二、出路:证据排除与瑕疵治愈的维度划分第77-80页
结语:以实施鉴真规则为契机促成庭审实质化改革的全面推进第80-82页
附录:实物证据鉴真规则建议稿第82-91页
    第一节 物证的鉴真第82-84页
    第二节 书证的鉴真第84-86页
    第三节 电子数据的鉴真第86-88页
    第四节 视听资料的鉴真第88-91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91-9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5-96页
后记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被害人刑事司法保护问题研究
下一篇: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