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采油厂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研究现状评价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2.1 基础理论 | 第19-20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1.2 控制论 | 第20页 |
2.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3页 |
2.2.1 内部控制 | 第20-21页 |
2.2.2 存货内部控制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A采油厂存货内部控制现状 | 第24-37页 |
3.1 A采油厂简介 | 第24-25页 |
3.1.1 A采油厂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1.2 A采油厂存货的特点 | 第24-25页 |
3.2 A采油厂存货内部控制现状 | 第25-36页 |
3.2.1 存货相关的控制环境 | 第25-27页 |
3.2.2 存货相关的风险评估 | 第27-28页 |
3.2.3 存货相关的控制活动 | 第28-36页 |
3.2.4 存货相关的信息与沟通 | 第36页 |
3.2.5 存货相关的内部监督 | 第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A采油厂存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 第37-45页 |
4.1 存货内部控制环境不成熟 | 第37-38页 |
4.1.1 存货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37页 |
4.1.2 存货从业人员权责不明 | 第37-38页 |
4.1.3 企业存货文化缺少激励作用 | 第38页 |
4.2 存货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 第38-39页 |
4.2.1 存货从业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 第38-39页 |
4.2.2 存货风险评估能力有待提升 | 第39页 |
4.3 存货内部控制活动不完善 | 第39-43页 |
4.3.1 存货采购缺乏科学指导 | 第39-40页 |
4.3.2 存货仓储环节管理粗放 | 第40-41页 |
4.3.3 存货入库出库缺少有效控制 | 第41-42页 |
4.3.4 存货盘点缺少有效控制 | 第42页 |
4.3.5 应急储备管理僵化 | 第42-43页 |
4.4 存货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不顺畅 | 第43-44页 |
4.4.1 库存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 第43页 |
4.4.2 职能部室缺乏配合与沟通 | 第43-44页 |
4.5 存货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 第44页 |
4.5.1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 第44页 |
4.5.2 内审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 第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加强A采油厂存货内部控制的措施 | 第45-56页 |
5.1 改善存货内部控制环境 | 第45-47页 |
5.1.1 合理调整存货管理机构设置 | 第45-46页 |
5.1.2 明确存货从业人员相关权责 | 第46-47页 |
5.1.3 加强企业存货文化的激励作用 | 第47页 |
5.2 健全存货风险评估体系 | 第47-48页 |
5.2.1 加强存货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 | 第47页 |
5.2.2 全面提升存货风险评估能力 | 第47-48页 |
5.3 完善存货内部控制活动 | 第48-53页 |
5.3.1 建立科学采购机制 | 第48-49页 |
5.3.2 优化存货仓储管理 | 第49-51页 |
5.3.3 加强对存货入库出库控制 | 第51-52页 |
5.3.4 加强存货盘点管理 | 第52-53页 |
5.3.5 优化应急储备管理 | 第53页 |
5.4 提升存货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 | 第53-54页 |
5.4.1 打造库存信息共享软件 | 第53-54页 |
5.4.2 优化职能部室的配合沟通 | 第54页 |
5.5 强化存货内部监督 | 第54-55页 |
5.5.1 设立独立审计部门 | 第54页 |
5.5.2 进行复合型内审人才培养 | 第54-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