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大气颗粒物中高氯酸盐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大气颗粒物概述第14-16页
        1.1.1 大气颗粒物的概念、来源及化学组成第14-15页
        1.1.2 大气颗粒物的分类第15页
        1.1.3 大气颗粒物的危害第15-16页
    1.2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第16-17页
    1.3 大气颗粒物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1 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的研究第17-18页
        1.3.2 大气颗粒物中含碳组分的研究第18页
        1.3.3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研究第18页
        1.3.4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第18-19页
        1.3.5 大气颗粒物健康风险研究进展第19页
    1.4 高氯酸盐研究现状第19-21页
    1.5 长沙市大气颗粒物研究现状第21-22页
    1.6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2-24页
        1.6.1 研究目的第22页
        1.6.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3 研究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2章 高氯酸盐在PM_(2.5)和PM_(2.5-10)中的浓度特征第24-33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4-25页
        2.1.1 长沙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第24页
        2.1.2 长沙市社会经济结构第24-25页
        2.1.3 长沙市空气质量状况第25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2.2.1 采样点布置第25-26页
        2.2.2 采样仪器第26-27页
        2.2.3 采样滤膜第27页
        2.2.4 采样时间第27-28页
        2.2.5 样品处理及测定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2页
        2.3.1 PM_(2.5)及PM_(2.5-10)的污染特征第28-29页
        2.3.2 PM_(2.5)和PM_(2.5-10)中高氯酸盐的浓度水平第29-31页
        2.3.3 PM_(2.5)中高氯酸盐含量在PM_(10)中占比情况分析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高氯酸盐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上的浓度及分布研究第33-43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3.1.1 采样点布置第33页
        3.1.2 采样仪器第33-34页
        3.1.3 采样滤膜第34页
        3.1.4 采样时间第34-35页
        3.1.5 样品处理及测定第35页
        3.1.6 颗粒物质量浓度计算第3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5-41页
        3.2.1 分级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第35-36页
        3.2.2 分级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第36-38页
        3.2.3 分级颗粒物在PM_(2.5)和PM_(10)中占比情况分析第38-39页
        3.2.4 分级颗粒物中高氯酸盐的浓度特征第39-40页
        3.2.5 分级颗粒物中高氯酸盐浓度在PM_(2.5)和PM_(10)中占比情况分析第40-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大气颗粒物中的高氯酸盐健康风险分析第43-60页
    4.1 健康风险评价第43-44页
    4.2 颗粒物中高氯酸盐暴露剂量计算第44-45页
    4.3 健康风险表征第45-46页
    4.4 大气颗粒物中高氯酸盐健康风险评价第46-59页
        4.4.1 春季分级颗粒物中高氯酸盐健康风险评价第46-49页
        4.4.2 夏季分级颗粒物中高氯酸盐健康风险评价第49-52页
        4.4.3 秋季分级颗粒物中高氯酸盐健康风险评价第52-55页
        4.4.4 冬季分级颗粒物中高氯酸盐健康风险评价第55-58页
        4.4.5 各个季节健康风险对比分析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结果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规整填料塔中叔胺DEEA基复配捕获剂吸收CO2传质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全光谱响应型Co2.67S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