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论卡尔·洛维特对唯物史观的误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8页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标第8-9页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8-9页
        1.1.2 课题研究的目标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9-16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9-13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3-16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6-18页
2. 洛维特生平及其历史观概述第18-25页
    2.1 洛维特的生平第18-20页
    2.2 洛维特的历史观第20-25页
        2.2.1 历史哲学诞生于神学第20-23页
        2.2.2 历史意义“复归”自然意义第23-25页
3. 洛维特对唯物史观误读的主要内容第25-31页
    3.1 马克思关于史前时期与历史时期的划分第25页
    3.2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理论第25-27页
        3.2.1 无产阶级是历史唯物主义特选的子民第25-26页
        3.2.2 无产阶级是光明的子女第26-27页
    3.3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第27-29页
        3.3.1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先知主义的档案第27-28页
        3.3.2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上帝的上帝之国第28-29页
    3.4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理论第29-31页
        3.4.1 马克思缺乏对宗教意识问题的真正关切和理解第29页
        3.4.2 马克思的宗教背景及宗教批判第29-31页
4. 洛维特误读唯物史观的原因分析第31-41页
    4.1 西方近代哲学的神学底色第31-36页
        4.1.1 经验论、唯理论者对宗教与哲学的调和第31-34页
        4.1.2 德国古典哲学的宗教取向第34-36页
    4.2 传统马克思主义者的阐释方法第36-38页
        4.2.1 梅林为代表的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第37页
        4.2.2 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第37-38页
    4.3 洛维特自身的认识论局限性第38-41页
5. 洛维特误读唯物史观的危害和理论反思第41-46页
    5.1 洛维特误读唯物史观的危害第41-43页
        5.1.1 遮蔽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第41-42页
        5.1.2 强化了“历史目的论”阐释传统第42-43页
    5.2 洛维特误读唯物史观的理论反思第43-46页
        5.2.1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意义第43-44页
        5.2.2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基础和方法第44-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波兰尼科学共同体思想探析
下一篇:共同遗嘱的类型化案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