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尼科学共同体思想探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2-13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波兰尼科学共同体思想的渊源 | 第14-26页 |
第一节 迈克尔·波兰尼 | 第14-17页 |
一、波兰尼生平 | 第14-16页 |
二、波兰尼科学哲学思想与实践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科学共同体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7-20页 |
一、“共同体”概念和“科学共同体”概念 | 第17-18页 |
二、科学共同体的雏形 | 第18-19页 |
三、近代科学实践与科学共同体的兴起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波兰尼“科学共同体”的成型 | 第20-26页 |
一、“科学共同体”的提出 | 第20-22页 |
二、“科学共同体”的演变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波兰尼科学共同体思想的内容 | 第26-38页 |
第一节 科学共同体概念的内涵 | 第26-30页 |
一、科学共同体遵循共同信仰 | 第26-29页 |
二、科学共同体内存在有序冲突 | 第29页 |
三、科学共同体间存在逻辑鸿沟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科学共同体的结构 | 第30-32页 |
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及分层 | 第30-31页 |
二、科学共同体的组织方式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科学共同体的特征 | 第32-38页 |
一、一致性 | 第33-34页 |
二、自由 | 第34-36页 |
三、协调性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波兰尼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波兰尼科学哲学思想中的社会学转向 | 第38-42页 |
一、科学发现内驱力的社会学转向 | 第38-40页 |
二、科学评价标准的社会学转向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波兰尼和库恩科学思想比较研究 | 第42-47页 |
一、库恩的科学共同体思想 | 第42-44页 |
二、两个科学共同体思想的比较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