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陌生化”在动画创作中的视觉表现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9页 |
1.1 “陌生化”的概念 | 第8-9页 |
1.1.1 “陌生化”的本质 | 第8页 |
1.1.2 动画创作中视觉表现的“陌生化” | 第8-9页 |
第二章 “陌生化”在动画创作中的视觉表达方式 | 第9-21页 |
2.1 对一般性元素的疏离 | 第10-15页 |
2.1.1 情节 | 第10-11页 |
2.1.2 镜头 | 第11-13页 |
2.1.3 角色和心理 | 第13-14页 |
2.1.4 表现形式和材料 | 第14-15页 |
2.2 对基本元素的变形与重构 | 第15-17页 |
2.2.1 符号角色 | 第15-16页 |
2.2.2 剪辑方式 | 第16页 |
2.2.3 叙事结构 | 第16-17页 |
2.3 对传统形式的重组 | 第17-21页 |
2.3.1 道具、角色 | 第17-18页 |
2.3.2 内容题材 | 第18-19页 |
2.3.3 场所形式 | 第19-20页 |
2.3.4 时空、空间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陌生化”在动画创作中的视觉表现手法 | 第21-30页 |
3.1 隐喻、象征和意象 | 第21-25页 |
3.1.1 隐喻 | 第21-23页 |
3.1.2 象征 | 第23-24页 |
3.1.3 意象 | 第24-25页 |
3.2 荒诞化与幽默感 | 第25-28页 |
3.2.1 荒诞化 | 第25-26页 |
3.2.2 幽默感 | 第26-28页 |
3.3 悲剧性与戏剧性 | 第28-30页 |
3.3.1 悲剧性 | 第28-29页 |
3.3.2 戏剧性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陌生化”方式对当代动画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 第30-32页 |
4.1 “陌生化”方式对当代动画发展的意义 | 第30-31页 |
4.2 “陌生化”方式对当代动画发展的价值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附录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