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4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5-32页 |
2.1 主观幸福感的起源 | 第15-16页 |
2.1.1 享乐型幸福观 | 第15页 |
2.1.2 实现型幸福观 | 第15-16页 |
2.2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 第16-18页 |
2.3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2.3.1 交通与主观幸福感的联系 | 第18-20页 |
2.3.2 交通出行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 第20-22页 |
2.3.3 通勤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4 通勤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23-25页 |
2.4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2.5 相关理论及模型 | 第27-30页 |
2.5.1 效用理论 | 第27页 |
2.5.2 活动偏好模型 | 第27-28页 |
2.5.3 扩展随机效用模型 | 第28-29页 |
2.5.4 基于需求的活动类型模型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32-43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3.2 因变量的选择 | 第33-38页 |
3.3 解释变量的选择 | 第38-39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39-42页 |
3.4.1 t检验 | 第39-40页 |
3.4.2 方差分析 | 第40页 |
3.4.3 有序Probit模型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中国城市居民通勤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 | 第43-60页 |
4.1 描述分析 | 第43-54页 |
4.1.1 全国个人主观幸福感现状 | 第43-45页 |
4.1.2 全国通勤时间现状 | 第45-49页 |
4.1.3 全国通勤方式现状 | 第49-54页 |
4.2 t检验和ANOVA分析 | 第54-58页 |
4.2.1 通勤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2 通勤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3 社会经济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个人通勤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 第60-72页 |
5.1 模型设定 | 第60-61页 |
5.2 个人通勤时间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1-64页 |
5.2.1 通勤时间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2 不同通勤时间长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3 不同社会经济属性下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异质性分析 | 第63-64页 |
5.3 个人通勤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4-69页 |
5.3.1 通勤方式的影响 | 第64-66页 |
5.3.2 不同方式通勤者主观幸福感的异质性分析 | 第66-69页 |
5.4 通勤时间与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组合影响 | 第69-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72-7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6.1.1 通勤时间的增加对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 | 第72-73页 |
6.1.2 通勤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73页 |
6.1.3 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73页 |
6.1.4 城市建成环境对通勤的显著影响 | 第73页 |
6.2 政策启示 | 第73-75页 |
6.2.1 提高交通效率,改善通勤环境 | 第74页 |
6.2.2 提高公共交通质量,倡导绿色出行 | 第74页 |
6.2.3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出行调查 | 第74-75页 |
6.2.4 优化城市布局,建设宜居城市 | 第75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第85页 |